志愿军六个兵团入朝,为何第13兵团打头阵?(5)

2021-08-28 16:51     新历史

虽然它在精准打击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迅速成为了二战时期苏联军方生产最多的火炮之一。

德军就曾在"喀秋莎"的狂轰滥炸下吃尽苦头。1941年的7月,德国军队在苏联的国土上大肆侵略,14日,他们攻下了苏联的一个名为奥尔沙小镇,这个小镇拥有火车站,是苏联战场上一个重要的战略点。

志愿军六个兵团入朝,为何第13兵团打头阵?

攻下奥尔沙的德军自然也没有闲着,难得拥有如此便利的交通,他们便用缴获来的宽轨列车从后方运输军队的补给,抓紧一切时间调整军队。

奥尔沙的火车站一片繁荣,四处都是奔走的德军,直到下午的两点三十分,一声巨响打破了这片繁荣。随着一阵密集的咆哮声,数量众多的火炮向火车站倾泻而来,顷刻间,火车站上的德军与物资全都化为乌有。

短短十几秒后,一切又归于沉寂,德军很难想明白究竟是怎样的武器让一个火车站在十秒内化为乌有,而这个武器毫无疑问,就是"喀秋莎"。

志愿军六个兵团入朝,为何第13兵团打头阵?

德国军人在为这个武器命名时显得比苏联军人更加浪漫,在激烈的战场上,他们听到这个武器数枚炮弹齐发的声音如同一架手风琴,于是,便叫它:斯大林的手风琴。这架"手风琴"在二战的战场上横冲直撞,在不少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