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六个兵团入朝,为何第13兵团打头阵?(6)

2021-08-28 16:51     新历史

上甘岭的大杀器

在中国军事的记载中,"喀秋莎"在朝鲜战场上曾帮助志愿军拿下诸多战役,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六个兵团入朝,为何第13兵团打头阵?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由于"喀秋莎"在打击时有较大的烟雾,在制霸空中战场上美军眼中简直就是活靶子,所以,每次使用"喀秋莎"之前,我们的军队都会先测定好打击的目标,建好发射的阵地,再找一个安静无人的夜晚偷偷潜入,带着"喀秋莎"放一梭子,然后再赶紧撤离。

这样的战术听起来麻烦,但对于善于运用游击战的志愿军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志愿军的火箭部队为了最大程度保存火力,秉承着"快去、猛打、快回"的原则多次骚扰美军,协助志愿军步兵部队拿下了众多战役。

1951年9月1日,火箭炮203团带着"喀秋莎"在朝鲜战场上拿下第一战。

志愿军六个兵团入朝,为何第13兵团打头阵?

那一战,24门"喀秋莎"齐发,一瞬间,384枚炮弹便砸在美第七师的阵地上,顷刻间,两个营便化为乌有。在这之后,志愿军步兵团发起冲锋,顺利拿下了阵地。

在朝鲜战场上,只要是标有"84"号的火箭炮部队的车辆都会收到志愿军主动让路的礼遇,而当15军的军长秦基伟回答志愿军所需支援时,提到的第一个武器就是"喀秋莎",可见在中国军人心中"喀秋莎"的地位。

1952年10月末,对于"联合国军"这是平静的一天,他们在等待太阳落山,然后就可以钻进地堡好好休息。而在另一边,志愿军也在阵地上静静等待,晚上九点一到,随着首长一声令下,无数炮火齐发。

霎时间,被炮弹轰起的泥土夹杂着躲藏在其中的敌军被抛上空中,10分钟之后,志愿军的火力延伸,转向更远的方位,被炸的头昏脑胀的敌军才跌跌撞撞的从战壕中爬出来,准备反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