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面对面丨“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孙泽洲:专门为着陆失败做了准备
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火星任务中最后一个阶段的任务——巡视探测。7天前的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面对面》记者专访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揭秘中国成功“探火”的背后故事。
与美国、阿联酋航天器同场竞技,“压力程度无法用语言形容”
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登陆火星的国家。“天问一号”的这次飞行,其实是与阿联酋的“希望号”和美国的“毅力号”同场竞技。2020年7月的发射窗口期,三个国家的三颗火星探测器相继发射升空,踏上奔向火星的征途。“希望号”的目标是环绕火星研究火星大气,而“天问一号”和“毅力号”的目标都是登陆火星。2021年2月,“希望号”与“天问一号”进入环火轨道,“毅力号”成功降落火星表面。
在讲到三国航天器同场竞技时,孙泽洲一度哽咽。
记者:一旦跟别的国家同台竞技,尤其还是在领域内已经比我们提前几十年的国家,这个时候附加的压力有多大?
孙泽洲:我们月球探测的时候没有人跟我们在同时期做月球软着陆探测,类似于运动场只有我一个运动员,成功与否只是我的一次任务而已。而这次三个航天器同场竞技,阿联酋“希望号”已经环绕成功了,美国“毅力号”已经着陆成功了,这时候“天问一号”在我心里已经不是一个任务完不完成这么简单,我不太好用语言来表达我压力的程度,但确实我包括我们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跟以前的任务相比,真的不一样。
从着陆到巡视探测,中间为何留出7天时间?
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火星任务中最后一个阶段的任务—巡视探测。7天前,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记者:着陆之后,火星车停留的这几天在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