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许多县乡被清军屠戮一空,乃至到了清康熙年间人口仍然无法恢复,有些县官竟然无民可管。
于是"湖广填四川"这个牵涉亿万个家庭的人口大迁徙粉墨登场,这颠覆中国近代史上人口版图、众多悲欢离合的悲情故事轮番演绎、至今仍是街谈巷议的话题。清政府以武力逼迫外省、主要是两湖人口填补四川的空虚、一场近代史上最轰轰烈烈的活剧拉开序幕。据说,从那以后,川人特别是成都平原一带,人们的祖籍大都来自外省主要是两湖地区,清初的人口灭绝的遗祸可见一斑。
当然,张献忠也绝非善茬,他在四川时的确做过很多坏事,明末清初时导致四川人口锐减之惨状,他也要担一部分责任,但事实绝不是像满清征服中国后所宣传的那样,川人是被八大王张献忠杀光的。这不是为谁洗白的问题,而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接近并还原事实真相的问题。在四川广汉的一个古墓中发现的一块石碑似乎可以为张献忠"洗冤"。这块碑正是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所刻,此碑名为"圣谕碑",意思是奉大西皇帝的命令刻的碑。碑文清清楚楚的刻着: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 自思自量。字里行间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杀气。原来满清的御用文人,为了隐瞒清军"屠川"真相,欺骗国人,将这亘古罕见的大屠杀全部栽赃给早已败亡的张献忠和大西军。"七杀碑"是清政府伪造的,事实真相似乎已昭然若揭。那触目惊心的七个"杀"字,正是满清军队亲手实施的惨绝人寰的人口灭绝行为的真实写照。
然而,中国历史一贯是由胜利者写就的,成王败寇,拔高胜利者,贬低、妖魔化失败者,好比打扮自家小姑娘一样任意涂抹。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24史不过是24姓帝王的家谱"。这也是浩如烟海,洋洋洒洒、鸿篇巨制、传承有序的中华文化的短板和瑕疵。如何还历史一个真实面目,虽路漫漫其修远矣,但还是值得努力上下求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