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清朝,到底谁摘了谁的桃子?(2)

2024-05-13 13:02     360kuai

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春,在明与后金的战争已经进入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才在陕北澄城县拉开。但在起义的最初两年,基本上就是处于饥民结队到处抢劫乡间富户的状态,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像样的武器,别说威胁明朝统治,就连个县城都很难攻得下来。明朝官兵一到,基本上这些饥民就只有跑路的份。促成了明末农民起义队伍战斗力发生重大提升的,恰是后金。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宁锦防线,从古北口破边墙而入,史称"己巳之变"。明廷紧急下诏各地军队前来勤王。然而,由于被拖欠军饷,克扣军粮,各地勤王的军队中出现了不少哗变的士卒。这些正规明军的加入,让农民军的战斗力迅速提高。到了第二年春天,农民军就从陕北渡过黄河进入了山西,明末农民起义开始呈现蔓延的趋势。

不过,这个阶段的农民军也只敢围攻县城和一些小的州城,遇到明朝大规模军队的围剿,依然只能是望风而逃。如进士出身的洪承畴就在镇压造反者的战争中屡立功勋,升任延绥巡抚,他和他统率的秦军(陕西边军)成为了日后农民军最大的苦主。而农民军的另一大苦主卢象升也在这一阶段的战争中迅速崛起。他以大名府知府的身份,募集大名府当地的壮丁为军,对农民军作战屡屡获胜,李自成、张献忠都败在他的手里,他的威名几乎令农民军闻风丧胆,卢象升和他的"天雄军"(大名府唐代称天雄镇)从此威震中原,成为了明王朝的又一支劲旅。

这一时期的农民军,始终只能处于流动作战中,根本不敢与明朝的野战军对垒。虽然他们在崇祯八年取得了奇袭凤阳的胜利,在政治上给了明朝重大的打击,然而,在军事上他们却始终上处于下风。崇祯七年后,关外的皇太极因为忙着征讨察哈尔部林丹汗、征服朝鲜、消灭东江军,暂时放松了对明朝的军事压力,这就给了明朝以比较宽裕的力量来对付农民军,于是农民军的灾难就来临了。崇祯九年(1636年),闯王高迎祥被洪承畴打败,被俘后押送北京处死;张献忠、罗汝才屡遭失败,不得不分别在谷城和房县向明朝投降,接受了招抚;高杰、刘国能、王氏兄弟等农民军重要首领都相继向明朝投降;李自成则在率部跑路到四川后被川军在梓潼打得大败,"斩首数千,几歼之",不得不继续流窜,一路经川西、青海、甘肃、宁夏跑回了陕西,结果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秋天又在潼关南原遭到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围歼,"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窜伏商、洛山中。"此时的李自成可谓是困难到了极点,"诸将困自成崤、函诸山中,断其要害,合围甚密,将坐毙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