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外贸之痛:来不了“老外”见不着订单,成本上”天“(10)

2021-04-28 10:54     凤凰网财经

除此之外,汇率波动也是外贸老板们不得不面对的风险。“汇率6.8时,我们签了一笔订单,报价是13.6元,然后现在汇率6.4,这是什么程度?相当于一万美金的货就少了4000人民币下去,你想想,整体得有多少利润跑掉了?”

“利润太薄了,尤其今年”,熊老板感叹,“去年利润率还能有10%,现在只有2%了”。在他看来,无论是哪种因素,造成利润大打折扣的最根本所在都可以归咎为“不可预测”四个字。

“各种价格都在涨,而且波动特别大,我们现在做生意都是冒着很多风险的”,熊老板进一步解释,“我们的合同价格都是根据签合同时的报价订的,不能说因为现在遇到成本上涨了,就跟客户说提高价格,没有这样做生意的,所以增加的成本再多也只能我们自己承担,少挣点是好的,有时候还会亏本,价格不可控的情况下有的单我们可能就选择不接了。”

熊老板向凤凰网财经讲述,近年来,由于国内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都在逐步提高,他的不少同行都选择去越南、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开设工厂以减轻成本压力。但他同时透露,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部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国家的产业链还没完全成熟,至少十年打底,(产业链南迁)还是不担心的。”

跨境电商带来的转机

与纺织企业的熊老板相比,地处义乌的管老板日子看上去更好一些,但疫情之后的“芯片荒”却成为他待解的难题。

管老板的企业是一家做热转印的企业。所谓热转印,通俗来讲就是将图像印到陶瓷、玻璃、衣服等物品上的一种技术。

凭借早年间在景德镇学到的手艺,管老板28岁只身一人来到义乌。“从江西过来的时候从来没做过外贸,到义乌后我发现在福田市场(现在的商贸城)做外贸很简单,就是客人来了跟中国人买东西,中国的东西能出口到全世界去,市场非常广阔”,看到了机遇后,管老板利用自身技术于2007年正式注册公司,“从一种产品慢慢叠加,一年左右的时间,公司从四五个人就扩展到了十几二十个人,就这样每年加一点产品,做到了现在160人规模的公司,产品线也比较全面,从水晶影像到陶瓷影像,再做到箱包、服装、包袋上,再做机器设备,十几年时间就这样坚持过来了。”

拆解外贸之痛:来不了“老外”见不着订单,成本上”天“

图:工厂里正在流水线作业的工人 凤凰网财经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