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看法有一定道理。高丽在当时已经有坐大的趋势。中国历史上,从东北崛起的政权,往往会给中原政权带来灾难性的威胁。前有鲜卑的北魏,后有契丹、女真等。也许李世民正是要将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 不过,从李世民每隔五年发动一次大战的规律来看,很可能打高丽早在他的计划之中。他之所以要打高丽,可能也是与隋炀帝的失败有关。 李世民做皇帝,有个很好的反面教材,那就是隋炀帝。几乎在内政的每个方面,他都是与隋炀帝反其道而行之,因而取得了"贞观之治"。但是在对外的野心上,李世民却和隋炀帝颇有相通之处。当然,从效果上看,是有天渊之别,隋炀帝很失败,而李世民超级成功。这些无疑都增长了李世民的自信和骄傲。 大家都知道,征高丽是隋炀帝最大的败笔,他因此而身亡国破。恐怕李世民也非常希望在最后这件事情上,再次能给自己一个证明,证明自己能拿下高丽,证明自己确确实实比隋炀帝英明出色!所以,我认为李世民征高丽,是要和隋炀帝一比高下。
最后一点,可能并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李世民恐怕也不太能容忍高丽对"天朝上国"的傲慢和挑衅吧? 房玄龄临终给李世民上表,说:"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它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房玄龄是最理解李世民的人,他就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内为前代雪耻"。所以,总的来看,征高丽此举,其政治军事意义恐怕还在其次,而争强好胜的心理,也许更是主要因素呢!有了私心,就容易判断失误。这可能就是失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