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天启二年,也就是1622年,被封为信王。天启七年,也就是1627年,他登基即位,年号崇祯。
话说,在1627年,澄县的知县张斗耀像往常一样去升堂,催衙差去收税等,这些事对张斗耀来说,就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从澄县诞生以来,土地就十分贫瘠,朝廷的税赋也十分繁重。这里的农民因为收获不多,难以温饱,早就逃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澄县有许多被荒废的土地。
到了明神宗时期,西北地区没有战争,人民生活安定,人口增长迅速,本县土地不足以养活一家人。于是,大家都跑到澄县去开垦荒地,这让澄县有了完成朝廷征税数额的资本。在当时,一个县完成朝廷征税目标的大小与科举人数的多少,都关系着官员的仕途。
明朝从建国开始,就规定了天下有多少亩田地,并且,根据不同地区划分出了不同的征税目标。西北地区的赋税,虽然,对于江南这些比较发达地区来说并不算很高,但是,澄县在西北周边已经是出了名的像苦海一样的地方。所以,张斗耀想要做出杰出的政绩,需要花上点心思。
张斗耀作为西北小县的一个父母官,在科举这项评选指标中已经没有了什么优势,所以,税赋成为了他做出傲人政绩的唯一选择。而且,在征收国税的同时,还可以收一些额外的税务,这些额外税务都可以进入他的私人腰包。当然,如果缴税者真的没有钱的话,可以不交那些额外的税务,但是,国税是必须要缴纳的。因为,这关系到衙门吏役的生计、县老爷幕僚的工资、整个县的财政收入与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