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战果不大,然而东征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时蒙古毕竟对明朝廷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只是没有达到朱棣当初所立下的荡平蒙古的目标而已。而对蒙古作战之外,朱棣还定了针对蒙古的策略,他通过瓦解分化,赏赐拉拢等方式削弱蒙古的敌对势力。就在他征剿叛逆的阿鲁台和马哈木部落领袖的同时,朱棣还派了使团带着礼物去蒙古进行磋商,邀请蒙古的其他部落,在纳贡制度的前提下,与明朝进行友好贸易。
而且即使是对待像阿鲁台这样的反叛者,只要战事结束,他们想来华进行贸易的话,明朝廷也不加指责的接纳。阿鲁台早在1408年就向明朝派过一个使团,但在1410年被朱棣的大军打败之后,他才开始定期派出使团,14年的时间里,他竟然派了27个使团到明朝。
就连瓦剌人也与朱棣的朝廷保持着纳供贸易关系,1408年10月,马哈木派第一个使团携带马匹到明朝廷,获得了朱棣赐给他的封地和一枚王的印玺。除了马哈木造反的时期之内,瓦剌人几乎年年派使团来华,马哈木死后他的儿子恢复与明朝廷的朝贡关系,一直到了永乐统治的末年。
当然,虽然朱棣允许蒙古使团带物资进入明朝境内,然而为了防止他们趁机作乱,对蒙古使团来华访问的次数、规模、以及进入明朝境内的路线和入境点、他们进贡朝廷的时候的礼仪、以及朝贡品的规格数都做了十分细致的规定。然而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从来都没有严格实施过,像阿鲁台当初派的27个使团到明朝廷,就严重超过了规定。
不过这种纳贡与征战并存的方式,也是当时明朝对外战略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时中蒙两国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