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恶习,雍正帝上台后曾严加禁止。乾隆时,由于他的政策不像乃父之严厉,所以又有所泛滥,出现"王公等于属下外任人员每多需索"的现象,为此又两次降旨申禁。 但是既然主仆关系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禁绝,只不过是有所收敛而已。而且乾隆帝也默认:"各旗王公所属人员服官在京者,向遇年节生辰,一赴本门叩谒,尚属分所当然",并表示"嗣后各王公属下人,唯在京向各门仍照旧不禁,其有现居外任职官因事来京者,概不许于本管王公处谒见,以清弊源,著为令"。
允许在京官员在主家年节生辰之日去叩谒,这些奴才们又怎能两手空空地去庆贺?以他们的低俸禄,又怎能孝敬主子,只好侵蚀公帑、收受或勒索其他官吏(主要是地方官)的规礼。再者,在京的属下官员孝敬主子,地方官的属下又怎能不向主子有所表示。所以既然有这种特殊关系,就不可能杜绝这类事情。
清代地方官吏向中央官员或贵族馈送规礼,是始终存在的事情,其中具有属下身份的地方官也不可能单单抛开他们的主家,得罪主子。
入关后所以延续王公对旗下佐领的统辖,并继续实行分封制,除以前的遗留因素外,一个重要目的,是供受封王公于所属佐领中挑取府第护卫随从之人如护卫、护军校、亲军、亲军校,以及管理府第事务之人如长史、司仪长、典仪、散骑郎等。这些人全部由王公从属下佐领中挑取。
王公府第家务杂差,虽主要由其包衣佐领下人(包括家属)充当,实际上由于旗分佐领下人也是王公的属下,所以王公们也常常把他们当作包衣奴仆役使,而且有的役使手段相当残酷,简直是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