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三年(782年)即两税法颁布后的两年,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就"请于本道两税钱每千增二百",唐王朝不仅认可,而且还"召他道悉如淮南",在它能控制的州、县,普遍加税百分之二十。结果,弄得"黎人重困,轴杼犹空"。泾原在长安西北,为关中之要镇,是唐政权势力一可及的地方,唐王朝既能调泾原之师以赴援,当然也就更能增该地之税以饷军,两税法的这一流弊带来的痛苦,泾原人民是饱尝到的。
(2)其次是两税外的苛敛。
左拾遗沈济既曾经对德宗说"臣尝示于天下财,耗之大者唯二事焉",一是兵费,一是官费用,"其中最多者兵费"。军士出征或奉调"出其境者",除了"本道之粮"留给家属之外,又有"出界粮"、酒肉饷。"一卒出境,兼三人之费"。政府用这种不同寻常的待遇,诱使应募从军的百姓去为它们卖命,如此一来,"常赋不能供","用益不给",于是两锐之外"敢有加敛,以枉法论"的规定不作数了,新的苛杂一天天地多了起来。
这两种税实行之后,"怨黩之声,嚣然满于天下"。从人心摇动"多入南山为盗",到天下"嚣然",类似泾原变故的出现,是当时人们预料到的斗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