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禧当政的几十年时间里,不论是声威显赫的封疆大吏,还是名重京城的朝廷显贵,都要攀附李莲英的门路、按李莲英的眼色行事。有一次,李莲英跟随醇亲王巡阅北洋水师,醇亲王竟不敢上军舰,李莲英却大模大样地登上军舰,反把醇亲王撇在一旁,他倒成了代表朝廷检阅海军的大臣,连水师提督丁汝昌也不得不"竭诚尽力"地博取他的欢心。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李莲英在晚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已将他视作了慈禧太后的替身。
当时的许多官僚,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或者图谋升官发财,无不竭力讨好李莲英。靠办洋务起家、在近代史上,开办厂矿交通事业的大买办官僚盛宣怀,就是因交好李莲英而得到好处的典型例子,盛宣怀被称为"外官之贿李莲英之第一人"。盛宣怀因此屡次得到李莲英的关照,使他在仕途上不断化险为夷,渡过各种难关,一直保持着官运享通。盛宣怀在担任天津海关道时,凭借职权,从中渔利,干了很多中饱公帑的事,因而受到弹劾。胆战心惊的盛宣怀急忙再次"辇钜金致李莲英求解"。结果,他不但没有因此受到查办,反而逐渐插手铁路,遥控汉冶萍煤矿,把持轮船、电报、纺织及银行业务,成为近代经济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1902年,由于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兴起,盛宣怀再次遇到巨大危机,面临失势的危险。这次,又是李莲英出面,让盛宣怀得到慈禧的赏识,结果反而取得了更加显赫的职位。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清王朝的日常政务,落到了军机大臣荣禄和协办大学士刚毅二人的手里,匪夷所思的是,这两位身兼将相、权倾朝野、指挥着政权中枢的大人物,却对李莲英同样都是低声下气,阿谀逢迎,一味的巴结。荣禄要做的不少事,都要事先与李莲英商量;刚毅虽然身为满洲亲贵,而且年龄比李莲英大十岁,却整日将李莲英"呼为李大叔","深相纳结",简直到了无耻的地步。当时的袁世凯,在仕途上―步步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几乎每次进宫朝见前后,都要到李莲英的住处去拜望,他这样做不但通过李莲英向慈禧表达了自己的"忠心",更能从中探听到许多宦海隐秘、政坛信息,使他提前窥风探雨,以便在变幻莫测的政局中捞取到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