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削藩为什么失败?只因搞砸一件事,险些导致亡国

2021-09-27 18:19     360kuai

"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唐王朝艰难地从崩溃边缘逐步走回到正规,然而由于各地藩镇节度使掌握着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了朝廷的权威和凝聚力。此后唐朝国祚虽然仍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再也无法重现昔日盛世的辉煌。最终唐朝在藩镇割据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那么问题来了,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唐朝统治者为什么不削藩呢?答案是想削却削不掉。今天夜读史书就来跟大家聊聊一件发生在唐朝中期的重要削藩事件。

成德镇是"河朔三镇"之一,其实力在所有藩镇中算得上数一数二。在唐代宗后期,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为了防止被朝廷瓦解、吞并,就与魏博、平卢、山南东道等藩镇结成军事同盟。781年,李宝臣去世。按照惯例,他的儿子李惟岳将会继承节度使之职。然而,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唐代宗长子)却打算趁机削藩,因此拒绝了这一惯例,于是战争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后世有不少人批评唐德宗在处理这件事情上过于鲁莽,以至于后来险些闹成亡国惨剧。然而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唐德宗的削藩想法并非没有道理。成德、魏博、平卢、山南东道这四个藩镇结成的军事同盟虽然实力强劲,但朝廷这边除了拥有一支已初具规模的军队(神策军)外,还有忠于自己的幽州、河东、昭义、宣武等藩镇。因此即便在硬碰硬的情况下,发动叛乱的四个藩镇也绝对不是朝廷及其支持者的对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