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被围困中的田悦派人去游说幽州节度使朱滔,向他直言唇亡齿寒的道理,田悦的使者对朱滔说道:"今上英武独断,有秦皇、汉武之才,诛夷豪杰,欲扫除河朔,不令子孙嗣袭。"朱滔也认为自己在平叛中出了大力,但却没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好处。如果魏博等镇都被平定后,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就是他自己了。于是朱滔决定改变立场,并联合心怀不满的王武俊一起出兵解救魏博。原本即将平定的"四镇之乱"再起战火。
朱滔、王武俊加入叛军阵营后,战争很快就进入了相持阶段,朝廷和河北几大藩镇间的实力旗鼓相当,双方都无法迅速击败对方。然而就在此时,位于南方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却响应叛军号召发动叛乱,并迅速占领汴州(今开封),切断了朝廷与富饶的南方地区的供应路线。这就使战争天平迅速倒向了叛军阵营。
在叛军强大的攻势下,唐德宗先从长安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又从奉天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最后,迫于无奈的唐德宗提出了既往不咎和承认现状的条件,给那些只想获得朝廷承认的节度使一个选择。多数参加叛乱的节度使最终目标并非为了推翻唐朝,于是便接受了朝廷提出的条件,并取得了崇高的封号。叛乱形势这才大大得到缓解。
唐德宗原本可以借助几大忠于朝廷藩镇节度使的力量,轻松平定成德、魏博、平卢、山南东道引发的"四镇之乱"。可是他却急于求成,想一口气完成削藩大业。结果反而导致旧叛未平,新叛又起,险些酿成亡国惨剧。
唐德宗的教训带给我们的启发是,做事应当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进行。大刀阔斧也许成效显著,但一着不慎,则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