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削藩为什么失败?只因搞砸一件事,险些导致亡国(2)

2021-09-27 18:19  360kuai

战事的最初发展形势基本符合唐德宗预期,最弱和最孤立的山南东道首先就被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击溃。而成德、魏博、平卢三镇则在朝廷和其他勤王藩镇的围剿下节节败退。

到了782年初,成德镇重要将领张孝忠投靠到了幽州节度使朱滔旗下,引发这场战争的成德镇实际控制人李惟岳被手下将领王武俊杀死,之后王武俊率领全镇将士向朝廷投降;平卢镇的实际控制人李纳(平卢节度使李正己之子,李正己病逝后自领平卢军政大权,但未经朝廷批准)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谋求与朝廷和解;唯一还在坚持抵抗的魏博节度使田悦被围困于自己的治地魏州。平定叛乱几乎已成了近在眼前的事情。

然而就在这时,唐德宗却搞砸了一件事情,结果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在轻松取得胜利后,唐德宗认为削藩路线完全可行,于是就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态度。他下令将成德镇一分为三,由王武俊、张孝忠和康日知这三个原成德镇的重要将领节制,并命王武俊为幽州军提供后勤支援。同时,朝廷拒绝了李纳的请求,准备用武力将其消灭。幽州军则继续承担主攻魏博的艰巨任务。

唐德宗这一系列安排很快就引起了各藩镇将士们的不满。王武俊认为自己杀死李惟岳,当居首功,如今却与什么都没做的康日知平起平坐,同样担任团练使的职务,这让他心里难以平衡,而且朝廷还要求他向幽州军提供给养,显然是有意削弱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