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怎么把自己洗白的?全民集体扮失忆,对盟友谄笑耍心机!(4)

2024-03-11 09:02     胖仔读书

德国人怎么把自己洗白的?全民集体扮失忆,对盟友谄笑耍心机!

当然,法国一心想成为独立的具有核威慑力的国家,这对西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成了戴高乐瓦解波恩和它美国盟友的诱饵。1963年1月14日,在同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戴高乐曾说过,他对英国加盟欧共体说“不”,却“同情”西德想拥有核武器的心意。一周后,这种“同情”变成了法德之间的友好条约。当然,虽然经过了大肆鼓吹,条约本身却空洞得很。

阿登纳公然转向的做法在他党内遭到不少人反对,1963年下半年,他的同事们想把他赶下台,以表达自己对北约的忠心。然而,戴高乐本人对德国其实并没抱多少幻想。6个月前,这位法国总统曾面对狂热的汉堡群众高呼:“法德友谊万古长青!你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转过来就却对他的一位助手说:“他们要真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的话,就不会对我如此欢呼了!”

无论法德之间实际上有多冷淡,阿登纳的外交手腕还是迎合了潜藏在德国民众内心中、对不得不听从于美国而产生的怨恨之情。回顾往事,不难发现战后西德已经狂热地接受了美国的一切,德国民众对美军的装备、基地、舰队、电影、音乐、食品、衣服、口香糖和美元青睐有加,因为他们的自由和安全受到了美军的保护。

但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随着被西方“解放”后的热乎劲逐步消退,其他情绪就浮现出来了。盟军占领的那段时期,百姓生活艰苦,和纳粹时代相比,很不尽如人意。冷战时期,许多人责备美国将德国置于“它”同苏联冲突的中心,让德国去挡枪。

德国人怎么把自己洗白的?全民集体扮失忆,对盟友谄笑耍心机!

还有许多保守派人士,尤其是南部的天主教徒,把希特勒的上台归咎于西方的“世俗化”影响,认为德国应当从纳粹主义、苏联主义、美国主义三大罪恶中,探索出一条“中间道路”。

此外,外国占领军无处不在的身影,也和德国人“忘记过去”和“自我净化”的愿望形成了矛盾。这些愿望在50年代初的德国电影里表达的尤其明显。如《绿色的原野》、《微笑的乐土》、《白丁香花又盛开了》、《维多利亚和她的轻骑兵》、《忠实的轻骑兵》、《欢乐的村庄》、《盛开的阿尔卑斯山玫瑰》、《来自黑森林的罗琦》等等。

这些电影勾画出了一片未遭炮火的乐土,一批未遭流亡的民众,富有“浓浓的德国味”:那些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充满了健康的乡村气息,纯朴而快乐。片中人物怡然自得的闲居生活,营造了一种舒适惬意的社会氛围,他们不仅没有受到东、西方势力的侵占,而且远离了罪恶,没有受到德国最近历史的玷污,纯洁无瑕,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置身事外”的倾向。

战后德国成年人中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1950年,战后首次人口统计显示,西德家庭中1/3的户主是离异女性或寡妇。1955年和1956年,即使把从苏联放回来的战俘计算在内,男女比例还是失调:1960年,西德男女比例为100∶126,英、法两国的状况更甚。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