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进行相似的军事改革,为何奥斯曼帝国军队战斗力明显高于晚清(4)

2021-03-24 07:19     历史大学堂

其次,被征服者顺服尚武精神。

由于奥斯曼帝国是由多个地区组建起来的,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在组建军队时还偏向任用征服人口中的奴隶和异教徒。

被征服者发现自己有在奥斯曼立足的机会,因此会更加上进地为奥斯曼而战,因此奥斯曼帝国军队也就格外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上图_甲午战争形势图

而清末军队的战斗精神应该是说是十分低落的。本文以甲午战争中清军的表现为例,说明这一点。

(1)武官逃逸

在陆战方面,清军的将领和士兵在战斗中都出现了逃逸现象。

典型如北洋海军中的“济远”号管带方伯谦。他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中多次逃窜,甚至在逃窜途中还撞伤清军舰船。

因此,当时人讽刺武官软弱不能克敌,只会逃跑。他们写诗称武官有“四只脚”,因为脚比两只脚的人,所以敌方士兵根本没法追上他们。

这种情况的发生与清军上层的避战求和心态是有关的。甲午战争中,最高层慈禧太后为了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不惜挪用军饷。重臣李鸿章,作为军改的重要推手,在大战临头时“志存和局,致诸将观望不前”。这种软弱的信号传达到将领那里,就导致了将领竟然在战斗中逃跑。

(2)管理失当

除此之外,清军将领还经常克扣军饷,冒领战功,致使“各军解体,以逃窜为得计”。这样看来,在管理失当的情况下,即使经历了军事改革,清军的士兵是不可能有高昂的士气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