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养老金领取新标准,每月能涨多少养老金?最新领取规则和计算方法
"退休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这句话在老年人身上尤为贴切。
2024年,养老金将迎来重大变化,这对于广大的退休人员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机遇。
那么,具体的调整内容是什么呢?退休人员每个月能涨多少养老金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养老金的调整
1、涨幅
一般来说,养老金的调整幅度应当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相当,但也可以适当高于或低于这个比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假设按照这个增速,预计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1651元。
这意味着,如果您的养老金在2023年是3000元,那么在2024年,您的养老金可能将涨到3189元,每个月多拿189元。
当然,养老金的调整水平和方式,是由各省,根据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来确定的,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涨幅会有所差异,具体实施我们要看国家出台的政策。
2、调整方式
养老金的调整方式分为两种:定额调整和挂钩调整。
定额调整是指按照每人每月固定的金额来增加养老金。简单来说就是每人每月都加一样的钱,保障低收入的退休人员,缩小收入差距。
挂钩调整是指按照退休人员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平均工资等因素来计算养老金的增加额。也就是根据每个人以前工作的情况来加不一样的钱,这样是为了让收入多的老人也能感到公平一点,不让他们觉得自己以前白白努力了。
2024年养老金的调整方式将采用定额调整和挂钩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以此来平衡不同收入水平的退休人员的利益。
具体的调整方式和金额,将由各省公布。
二、养老金的领取新规则
1、领取条件
男性需年满60岁,女性则为55岁或50岁,
同时必须已缴纳累积不少于15年养老保险。
2、养老金计算公式
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1、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基数+当地平均工资)×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积存储额÷计发月数
举个例子:假如您刚好今年60岁,您曾经在公司缴纳了30年的养老保险。假设工资一直稳定在6000元,假设所在地区平均工资是9000元。还假设您的个人账户储蓄是18万,计发月数是139个月。
第一步,计算个人缴费基数和当地平均工资总和:6000+9000=15000元。
第二步,计算基础养老金部分:15000×30×1%=4500元/月。
第三步,计算个人账户储蓄部分:180000÷139=1295元/月。
第四步,计算养老金总额:4500+1295=5759元/月。
一般的退休人员,参照以上公式即可。
至于第3种过渡性养老金仅限于1997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和其它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
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时当地月平均收入 × 本人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
其中:
退休时当地月平均收入是指退休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
本人视同缴费指数是指个人缴费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每年计算一次,退休时求平均。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参加工作至统一制度实施之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过渡系数是由各地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的,一般在1%到1.4%之间。
例如,张先生是在1988年参加工作,在2024年退休的,退休前的缴费工资4500元,视同缴费年限为10年(养老金制度前的工作年限),过渡系数为1.2%。假设2024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为6000元,那么他的过渡性养老金为:
过渡性养老金 = 6000 × 0.75 × 10 × 1.2% = 5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