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丑遮百俊:三国名将于禁死后为何被曹丕赐谥号“厉侯”?(6)

2025-03-20 16:02  360kuai

总之,正因为于禁喜欢以法规来统御部下,不近人情,所以才会被认为"杀戮无辜;暴虐无亲;愎狠无礼"。加之在襄樊之战中于禁向关羽投降,构成了"扶邪违正"。所以在于禁死后,才会被曹丕赐谥号厉侯。

民间有一句俗话,叫"一俊遮百丑",但到于禁这里,却变成了"一丑遮百俊"。

我们上面提到的于禁杀昌豨,曹操当时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只是叹息说,昌豨为什么不来向我投降啊,而去找于禁投降。对于禁率部攻打青州兵之事,曹操不仅没有批评,反而给予了于禁极高的评价,表扬于禁临危不乱,胸怀坦荡,有古代名将之风。曹操当时的原话是:"将军(指于禁)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由此可见,无论是于禁杀昌豨,还是于禁率部攻打青州兵,这些在后来曹丕看来都是问题的问题,在当时的曹操看来其实都不是问题。若往好处说,于禁甚至还能因此获得公正无私、治军严谨、有古代名将之风等等好名声。

真正让于禁由"一俊遮百丑"变成"一丑遮百俊"的,是他在襄樊之战中投降了关羽。

于禁向关羽投降,曹操无法理解,曹丕更无法容忍。在曹丕看来,不管于禁之前为曹魏出生入死立下了多少汗马战功,只要向关羽投降了,就是不忠不义,就是不可原谅的。所以,即便于禁羞愤而死,曹丕也要冠以"厉侯"的谥号,让他遗臭万年,为后人所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