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交个人养老金积极性不高?搞清背后原因更重要(3)

2024-04-23 09:55     搜狐

针对个人养老金的遇冷,专家们提出了补救措施。比如有人建议,建立个人养老金的应急支出机制,出现失业、教育、重病或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时,可允许参保人提前支取资金。这有一定的合理性,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个人养老金专款专用的特征,也能打消一部分人"急需用钱取不出来"的顾虑。

但说到底,年轻人不爱交个人养老金,不是只顾眼前不顾未来,根源还是钱不够,以及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对大部分人来说,三五年后的事都说不定,二三十年后就更没谱了。

话说回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户热",或多或少掺杂了泡沫的成分。

有多少人是在亲戚、朋友、银行职工等人的介绍下,莫名其妙就开通了账户?我是去银行办一个业务时开的,碍于面子不好拒绝;我老婆是为了帮她老家银行的表姐夫完成指标,"远程指导"下开通了账户。

如果不是因为层层摊派的任务,银行员工推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积极性,恐怕也不会太高。《工人日报》报道了另一个案例,一位在银行工作了12年的女士,都觉得个人养老金收益虽说高于定期理财,但缴存上限较低,"有点不划算"。

总之,除了税收抵扣,人们看不到个人养老金有别于其他理财产品的明显优势,还要担心锁定周期过长、收益不高等问题。而很多银行在推广个人养老金过程中"为开户而开户",即便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选择日渐丰富,若专业化服务跟不上,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投资建议,客户还是会很懵圈,找不到购买它的理由。加上大环境里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说服年轻人往个人养老账户存钱,确实比较难。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