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封神第一部》姜子牙不再是主角?对比原著后,才发现是孤陋寡闻了(2)

2023-07-31 13:42     搜狐

而随着殷寿坐上商王之位,凶残本性暴露无遗,笼罩在他身上的英雄光环也随之破灭,殷寿与姬发的"父子"关系也走到了尽头。

"弑父"是贯穿于故事线的一大主题。

殷寿因"弑父"登上王位,他又用同一手法,逼迫四大诸侯的儿子去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

在这四大诸侯之子中,姬发因自身善良正直的本性,最终想出办法避免"弑父"。

之后他也认清了殷寿的真面目,而毅然与其决裂。

英雄成长和蜕变的过程,往往需要经历"摆脱父权"和"找到自我"两个阶段。

殷寿的"弑父"正是"摆脱父权"的标志。

但他选择的是残暴的手段,走的是一条黑暗的道路,也逼迫亲生儿子走向对立面;

姬发叛离朝歌,同样也是"摆脱父权",但他找到了自我,走的是光明的道路。

电影将纣王殷寿和武王姬发联系在一起,虽与原著小说不符,也背离了史实。

但它突出了第一部人物觉醒的主题,确立了这两大核心人物敌对的关系。

往大了看,也为后面两部续集做好铺垫。

这些改编皮哥认为是成功的。

二、"苏护反商"、"妲己祸政"、"比干剖心"和"文王食子肉"

在确定了殷寿和姬发的这条主线后,电影对原著前30回,都做了一定的改编、融合。

其中就包括了前30回最经典的几幕--"苏护反商"、"妲己祸政"、"比干剖心"和"文王食子"。

原著中苏护反商,是因纣王荒淫暴虐。

在身边近臣的建议下,纣王搜罗天下美女。

偏不巧这时苏护去往朝歌,因性格刚烈不愿送礼,得罪了纣王身边近臣,于是自己女儿就被点了名。

苏护愤然回到封地,随即两方开战。

苏护见打不过侯崇虎,最终只能献出苏妲己,解了冀州城之围。

电影中则将"苏护反商"当作开场先声夺人的第一幕重点打造。

让殷寿亲自披挂上阵,姬发、殷郊、崇应彪、姜文焕、苏全孝等人物都一起亮相。

骑兵、火攻、投石器等古代战争利器也都得到还原,不得不说,IMAX影厅呈现出的视听效果颇为震撼。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质子苏全孝战前"自杀殉父",苏护和苏全忠父子也都死在战场上,而苏妲己则在马车内以发簪自尽。

苏妲己的死去,也引出了狐妖的出场。

原著中,九尾狐是女娲娘娘派去纣王身边惑乱君心的,苏妲己也是在去往朝歌路上,被狐妖附体。

电影中省去了女娲娘娘的线索,给了狐妖一个新的设定。

九尾狐原本是被商汤封禁在雪山之下,殷寿的血恰好帮她解除了封印。

它附身在死去的苏妲己身上,为了报恩而伴随在殷寿左右。

这种改编,主要凸显了九尾狐对殷寿的特殊情感。

而"报恩"的设定,也使苏妲己与纣王的关系更加紧密。

殷寿弑父的完成,以及片尾电影第一个彩蛋,也变得顺理成章。

"比干剖心"在原著中,只是展现纣王昏庸无道的一个小故事。

历史上的比干是纣王之叔,因以死相谏而触怒了纣王,终被其剖心而死。

小说中比干因一把火烧死了轩辕坟石洞中的狐妖而触怒了苏妲己,被其设计剖心,死后被姜子牙在封神台上封为"文曲星君"。

电影中对比干的塑造,几乎也是全新设计。

为了揭露苏妲己的真面目,比干剖胸取出七窍玲珑心,逼苏妲己吃下,使其现出狐狸本相。

然而纣王非但不杀九尾狐,反说她是"祥瑞"。

这一幕使姬发彻底认清了纣王的本性,也让整个故事由此转折。

我们再说说"文王食子肉"。

"文王食子肉"是文王姬昌最终倒戈的原因。

小说中,姬昌占卜出了肉饼来源,但还是忍痛吃下,以此消除纣王对他的顾忌。

顾全大局的隐忍是有了,却少了一点人情味。

电影中的姬昌在吃肉饼时,完全不知道这是儿子的肉。

得知真相后他完全崩溃了,趴在地上号啕大哭,之后完全崩溃。

这样的姬昌不如小说中那样神机妙算,却显得更加真实,其表现也更符合正常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