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封神第一部》姜子牙不再是主角?对比原著后,才发现是孤陋寡闻了

2023-07-31 13:42     搜狐

服气了,对比原著,再看《封神》,我才发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封神第一部》首映的最早场,皮哥走进了影院。

印象中,以往新片首映‬最早场‬都是普通场,这一轮片方安排的都是特效影厅放映。

走出IMAX影厅时,已经是晚上9点35。

先和大家说说这次观影的一大遗憾。

电影时长148分钟,总共有3个彩蛋。

第一个彩蛋是可以预计到的,之前故事明显留了线。

但是第一个彩蛋播放完,演职员字幕滚动升起,皮哥就离场了。

之后才知道,原来《封神第一部》有3个彩蛋,而且后两个是连在一起的。

遗憾之余,皮哥也翻看了网络上出炉的各类评论。

有谈论影片场面的。

皮哥的感受是"恢弘、磅礴",这类电影之前在国内确实没有出现过。

特别是片头的战争戏,提醒还没观看的观众,做好心理准备。

有谈论演员配置的。

电影中采用了实力派戏骨+新人演员的配置。

一个个名字看过来,确实没有一个偶像明星,新人演员也几乎是"零知名度"。

不过相比以上这些,皮哥关注最多的,是影片对于故事的改编。

众所周知,《封神演义》原著故事属于"神仙大乱斗"。

作者许仲琳将明朝时期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都梳理了一遍。

之后他以"武王伐纣"为时代背景,用"封神榜"的形式,将"道"、"释"两家的神仙妖怪都集结到了一起,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道教神话谱系。

想象力虽令人叹绝,但具体到其中故事、描写,却又差些火候。

比如其中有着对于《西游记》赞诗的照搬;

比如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被嫁接到了姜王后口中;

而在一些情节发展上,叙述逻辑也有些混乱。

一些角色讲着讲着,又没了下文,让人摸不着头脑。

所以我们之前观看的电视剧版本,或多或少都会对原著进行改编。

到了乌尔善执导的三部曲电影版,面对原著的各种不足,改编也几乎是必然的。

再加上,受限于时长,电影不可能把原著中100回的故事都呈现出来,而是要将其浓缩到这三部曲中去。

整体来看,电影主创以《封神演义》及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本,按照小说脉络,分成《朝歌风云》、《魔道争锋》、《封神天下》三个故事。

而从之前的宣传中,我们也能看到,电影主创在故事中加入了许多全新的设定。

那相比原著,《封神第一部》在人物表现上,到底有着怎样的表现?

这些改编和新的设定,到底又该如何评价?是否合情合理?

作为资深原著党的皮哥,这就带着大家一探究竟。

一、改动最大的,就是两个核心人物

《封神第一部》很大胆,改动最大的,就是原著中两个核心人物--

纣王殷寿和武王姬发。

两个人物堪称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新塑造。

我们先看纣王。

原著中的纣王有几个特点。

除了力大无比、凶残暴戾之外,其实是个憨憨。

他总是被狐狸精苏妲己牵着鼻子走,教唆之下,甚至连自己的至亲骨肉也不放过。

《封神第一部》中,几乎做了重新设定。

电影将冀州侯苏护的造反故事提前,而前去讨伐的,正是纣王。

但彼时的纣王,还只是小王子殷寿。

除此之外,电影还用一场战争戏,将殷寿塑造成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式人物。

也就是在战时,自杀的苏妲己被狐妖附体,重新复活来到了殷寿面前。

但殷寿在领略了苏妲己的神奇妖力后,其野心也慢慢展露出来。

为了登上王位,他在苏妲己的帮助下,弑父杀兄;

为了巩固政权,他诓杀东西南北四大伯侯,视人命如草芥。

相比原著,纣王的人物演变,有了更为自洽的前因后果。

这样的反派形象更加阴险邪恶,也更为丰满。

我们再看武王姬发。

为了让武王姬发提前出场,电影中引入了诸侯"质子"的概念。

商王帝乙统领着四路大诸侯和八百镇小诸侯。

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固,各路诸侯都要送一子到朝歌为质。

而这些质子由帝乙的小儿子殷寿统一管理,认殷寿为义父,接受其训练和派遣。

姬发就是这些质子中的一员。

由于从小受到殷寿英武形象的影响,他视殷寿为英雄和父亲,一度迷失于殷寿的光环之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