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债权方布洛德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内容有关未偿还公司债券,涉及本金1.7亿元及利息。
该公司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佳兆业集团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为57.81亿元;总借款为1341.68亿元,其中约1098.92亿元须于一年内偿还。
而截至2022年上半年,佳兆业拥有总土地储备近2740万平方米。此外,"旧改王"佳兆业还有176个城市更新项目未纳入土地储备,占地面积超5394万平方米。
一方面是债务高悬,另一方面是启动资金巨大,对于和佳兆业一样手中有大量旧改项目的房企而言,目前还亟需盘活旗下资产。
吴建钦认为,城中村改造周期长、体量大,涉及的流程多,更需要大规模、低成本、长周期的资金注入。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撑或社会资本参与,很难形成大规模、可持续的投资。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此表示,由于投入非常大,当前国企和城投公司宜主导城中村综合片区改造,一方面是基于公建配套先行和补短板,更重要的是把控一级土地市场,降低改造的安置成本和融资成本,还原改造的公共属性。在公建配套等基础打好后,社会资本才会轻装上阵。
但是对国企来讲,同样也面临着消化周期的难题。对地方性城投公司来讲,也存在债务增加的难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发展各种新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
李宇嘉表示,城中村改造需要跑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来,这包括改造模式、资金来源等多方面,缺一不可。在改革模式上,可以综合改造代替单一开发,运营代替卖房等。而在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来源上,前期主要是公共资金,比如针对城中村改造设立专项债,并用作资本金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执行主任胡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资金的重要性,从20多年来的城镇化建设来看,其背后都有金融改革的助力,包括当初国开行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就是一种创新。就目前的城中村改造而言,资金端有一定的挑战,金融支持模式也需要探索、需要进行创新。
对于"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的要求,温彬表示,要避免房地产化和推升房价,真正体现出社会价值。
吴建钦表示,未来的改造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包括考虑到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比如,在当前租购并举的背景下,深圳也在推进城中村统租,这也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