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人却打小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曹操发怒说:"谚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耳','耳'就是罢了意思,不是个好词。'会当有变时',意思很不恭顺。"曹操经过小人的解释,也完全理解为另外一个意思。
因此判了崔琰髡(kun)刑,髡刑我们之前也讲过,就是把人的毛发部分或者全部割掉,这在古代社会时,是非常严重的刑法,特别是在汉朝时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崔琰是一个传统古代士人,这简直就是对他的莫大羞辱,而且还罚崔琰去作苦力。
这种羞辱强加在崔琰身上,但是他却神色坦然,没有任何的抱怨和愤怒。罚崔琰为徒隶后,曹操派人去看他,崔琰言谈表情一点也没有屈服的意思。曹操的令文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于是赐令崔琰死。
崔琰的死就是这样的戏剧性,无理性,干脆性。就这样,一个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士人从此陨落,一个非常值得敬重的名士,他的德行操守,连曹操都非常的敬重,却因一封信被曹操误解,被曹操冤杀,连《三国志》的作者都为崔琰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