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8月1日晚间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报道了人民海军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甲板上,身着各色背心的"彩虹人",他们就是伴着舰载机"在刀尖上起舞"、托举战机腾飞、守护战鹰归家的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节目中提到,山东舰在不久前执行远海实战训练任务时,突遇外机抵近滋扰,山东舰起飞助理李灿回忆道,当时突然听到"空空构型歼-15飞机两架"的广播,他立即跑动到起飞指挥位置就位,为的就是快一点、稳一点,更好地保障舰载机升空。这里的"空空构型"就是指战机按照空中格斗进行武器配置,做好一切迎击挑衅的必要准备。而面对紧张局势,起降保障中队官兵以最快速度紧急保障战机升空采取应对措施,最终成功驱离了目标。
此次驱离任务中从山东舰上起飞的舰载机,图片为涉事外机拍摄
起降保障中队中队长任驰表示, 中队保障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做到分秒不差,精准无误,才能确保战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挂弹升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
舰载机危急时刻快速出动,起飞频率、起飞规模是航母战斗力最重要的指标,起降保障中队则是甲板上保障舰载机起降的重要力量,本期节目中还透露了一个相当关键的数据--包括此次驱离外机在内,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已经保障了近万次舰载机的安全起降,精准、快速,整个放飞流程达到以秒为单位计算。在这当中,"秒"是被反复提及的一个关键字眼。
起降保障中队教导员韦兰柯表示,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最突出的代表,舰载机的速度都是按秒来计,所以要求中队官兵也要以秒为单位,在训练中紧密细抠流程,一秒一秒地向前推进,一秒一秒地提高战斗力,越到战斗力要求高的时候,提升的空间可能有时达到零点几秒的时间。起降保障中队于暤盛表示,对于中队官兵来说,缩短一秒都是胜利,现在官兵们要做的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再次缩短时间,并且将其保持住。
山东舰自2019年入列以来的五年多时间中,舰上起降保障中队随舰先后远航渤海、南海、西太平洋等多个海域,历经了近海保障到远海实战,更是成功在陌生海域、恶劣天气情况下放飞了一批批舰载机。
军事专家杜文龙对此表示,对抗行动要先敌发现,先敌起飞,先敌占领位置。一旦读秒,利用秒来进行时间单位计量,说明对抗形势和周边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之前训练可以四平八稳,但是实战、远海各种情况陌生,海况陌生,还有其他一些复杂的条件全部压在起降保障中队上,说明动作要进行高强度的改变。
甲板保障作业能够做到以秒来计算,走过的是一段不平凡的路程:在舰载机起飞和回收上,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进行了从零到一的探索,山东舰则在此基础上做了提升和加速。辽宁舰2012年入列以来,不仅守护了祖国万里海疆,还培养了大量航母专业技术人才和舰载机飞行员,发挥了航母种子部队的重要作用,2019年入列的山东舰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进,不少舰员从辽宁舰选调,作为种子舰员又培养了一批新的年轻骨干。
提升和加速离不开众多人的努力和创新,为了将起飞时间压缩到极致,优化放飞流程,中队放飞小组经历了数千次的严苛演练,每个站位、每条路线和每个手势都成为了精准的"肌肉记忆"。就以放飞舰载机的"航母Style"为例,起飞助理员李灿介绍,在最新优化的舰载机放飞流程中,起飞助理不再需要偏头看前方确认鸟情,只需要确认飞行员给出敬礼信号,机务放飞检查员检查无误给出好的手势之后,就直接发出允许起飞的手势。减少一个动作,就意味着全流程能缩短好几秒钟,舰载机起飞升空可以早几秒钟,在天上的滞空时间也会提升好几秒钟,而这只是放飞流程优化中很小的一个细节,而在山东舰上,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
经过不断优化,放飞流程能够缩短好几秒钟,也就意味着舰载机能够更早更快地从甲板升空作战
中队教导员韦兰柯表示,最初的保障能力开始按小时、按分钟来计,到如今按秒来计,整体的能力提升和舰员素质是分不开的。中队整体舰员的素养都非常高,特别是大学生士兵的比例也在全舰之首。舰员们平时学习过程中也是结合在大学时的理论进行思考,好多金点子、新创意都适合基本的理论素养分不开的。
节目提到,作为首艘国产航母的山东舰,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装备,对舰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保障中队的关键岗位每年都有多个批次入伍的大学生士兵选入,这些大学生士兵学习新知识能力强、专业上的进步和创新也很明显,保障中队的连蕙靓大三时报名参军入伍,如今参与保障起降的舰载机已超上千架次,她表示,这个岗位不是谁都能做好的,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判断力,因为她已经有了一定数理化基础,所以对原理相对来说学习得是比较快的。
另一方面,加速并不是一味地加快,还有对风险的零容忍,官兵们在日复一日与战机相伴的过程中,练就了洞悉战鹰"脾性"的火眼金睛。一次任务中,起飞助理员曾文辉就在战机轰鸣、蓄势待发的最后一刻,敏锐捕捉到一丝异响,果断叫停起飞。事后检查,战机果然存在潜在故障。
杜文龙对此表示,辽宁舰实现了有没有的问题、能不能的问题,现在山东舰要解决强不强、快不快的问题,通过这个转变说明整个保障中队的观念,包括素质以及创新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很大发展。
放飞争分夺秒,回收则必须万无一失,舰载机着舰本就如"刀尖起舞",夜间回收的风险则更大。起降保障中队郝振山表示,夜间着舰能见度差,更需要胆大心细。当舰载机一着舰时,阻拦小组要立马冲上去检查阻拦索完好情况,以确保能够接收下一架战机,中队官兵将它称为"生命之索",就是因为它一头系着国之重器,一头系着战友生命,而他们就是这根索的守护者。夜间保障能力更是航母实现全时域作战的重要一步,近期歼-15战机夜间起降训练,夜间海上横向补给和甲板夜间损管综合演练等一场场暗夜下的实战化练兵紧锣密鼓,为航母战斗力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95后"舰载机飞行员刘浩功也刚刚在不久前的远洋训练中完成了第100次挂索着舰,他表示,这个成绩是和甲板保障的战友们共同完成的。而就是在保障能力达到以秒计的同时,山东舰取得了五年时间保障近万架次舰载机安全起降的成绩。
第一时间检查阻拦索是保障舰载机连续快速回收的重要环节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在交接入列的五年多以来,山东舰经历了一次次远航,航迹由近及远,战机出动频次不断提升,全舰官兵和舰载机部队在任务中不断磨合锤炼,以及航母本身根据部队使用经验,接受升级改装,都是山东舰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亮眼成绩不可或缺的因素。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舰员队伍、舰载机飞行员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山东舰再次接受改装升级后,战斗力还有望再上新台阶,而辽宁舰、山东舰上所锤炼出的种子舰员队伍,也将为即将服役的福建舰早日生成战斗力,前往远海大洋劈波斩浪,提供坚实有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