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帽的“翅膀”为何那么长?是为了防止交头接耳吗?(7)

2024-04-17 16:22     360kuai

到宋朝时,幞头基本定型,也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见到的样子。明朝虽然出现了圆翅,但其他几类基本都继承于宋朝,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因为帽翅都用长的或圆的,体现不出来高官的特殊地位,所以明朝皇帝为了奖赏一些有功之臣,特意允许他们在帽翅的边缘镶玉,以显示自己的地位,比如海瑞的帽子上就有镶玉。清朝没有继承明朝的习惯,也就不再有这类帽子了。

那么,帽翅又是如何被当做"螺旋桨"的?

据说在明朝中叶,大致是嘉靖年间,山西的戏曲行里出现了一种新剧种--蒲剧,该剧种是今天山西梆子(晋剧)的始祖。蒲剧里有一个专门的特技,叫做帽翅功,即戏曲演员要利用耍帽翅来表达角色心理活动。耍帽翅完全由脖颈及后脑勺控制,需刻苦练习方能运用自如。此外,帽翅上的弹簧也要长短、软硬适度,便于演员控制。

著名戏剧《徐策跑城》就是帽翅功的经典之作。《徐策跑城》是薛家将系列故事之一,讲述了唐朝徐策养子薛蛟持徐策书信到韩山,搬来薛刚、纪鸾英夫妇人马,欲反上长安。徐策闻报大喜,不顾年迈,上城观望,见薛家兵精马壮,益为欢悦,飞跑入朝,代其雪冤,并迫使朝廷杀了当年在元宵节与薛刚无理取闹的奸相张天佐之子张泰。演员在摇起帽翅的时候,帽翅就如同螺旋桨一样,在帽子侧边或是一边转,或是两边一起转,甚至是两边帽翅朝着相反的方向悬转。

蒲剧《徐策跑城》中的帽翅功

后来,这种帽翅功被晋剧、婺剧、京剧学了去,在一些需要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剧烈的时候,就表演帽翅功。就这样,帽翅真的变成了"螺旋桨"。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