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赵世家》中说是赵悼襄王二年,吕不韦将春平君从赵国招过去,扣押为人质,对赵国进行要挟,后在泄钧的劝说下,放回了春平君;但又在《六国年表第三》中说:"(赵悼襄王二年)太子从质秦归。"这里所说的太子,显然指的是春平侯。
春平侯从秦国做了五年质子,回到赵国后,成了春平君,爵位降了级。重要的是,出国时他是太子、相邦,是未来的王位继承人,回国后却只是一个王室宗亲、公子。身份地位的落差之大,让他颇感失落和颓废。
更要命的是,身为国王的赵偃对春平君这位久别重逢的兄弟并不热乎,因为他的王位实际上是从春平君手上夺走的,这是一件很敏感的事儿,对于春平君,他无法热乎,哪怕只是表面上的,他也做不到。
春平君回到赵国后,在赵悼襄王时期的所作所为,史籍中没有任何记载,说明他已经成为一个闲人,被高高的供养起来了,无职无权,只是一个贵族公子哥,可以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就是不能参政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