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齐国军师,孙膑审时度势,知己知彼。能够充分考虑到魏国的军力分布,士兵的作战状态,并且针对魏国主帅庞涓进行了一系列巧妙的"心理战"。而魏国的庞涓对自己的对手却"一无所知",庞涓不但好大喜功,还轻视对手,结果连续两次中了同样的计策。尤其是在马陵之战后,他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在精神上也处于完全崩溃的状态,只有一死了之。
孙、庞二人当初系出同门,庞涓先在魏国为官,后来他把孙膑请到魏国,却又陷害他,致使他遭到了酷刑,脸上被刻字,膝盖骨被挖掉。不过,好在有一个齐国使者爱惜孙膑的才华,悄悄把他送到齐国,得到了齐王的重用。虽然都是两国交兵,各为其主,但是说孙膑内心没有复仇的烈焰,这也很难。
不过,孙膑复仇用了一种最风轻云淡,且又让庞涓崩溃的方式,那就是用在不经意间,用同样的计谋连续打败庞涓两次,以此将庞涓活捉,以此将庞涓逼死!这种心理上的"复仇",远比肉体上的复仇来得更加可怕。因为要摧毁一个人,首先就要摧毁他的心理。
庞涓本身智谋远逊于孙滨,偏偏求胜心切、心胸狭窄。两次战役之中,都被孙膑用计耍得团团转。胜败乃兵家常事,打败仗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庞涓后来选择自杀。这主要还是因为:他自知智谋永远及不上孙膑,自信心完全被摧毁了。杀人不过头点地,一个人的精神被摧毁了,即使他还活着,也和死也不没有分别。所以,最终庞涓选择了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