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朝廷的回复说得已经非常明白了!“总督衙署重地,竟有凶犯胆敢持刀行刺”,背后究竟是不是有什么人支持,这才是朝廷要弄明白的。说来也巧,最让人担心的局面出现了......
朝中开始有人借此案,胡乱添油加醋,公报私仇。
两江总督衙门户科给事中上奏称:张汶祥行刺之时喊过:“养军千日,用在一朝!”这分明就是有人指使!这一消息可谓惊天秘闻,在朝中一下子炸了锅。
太常寺少卿王家璧上奏传闻:“江苏巡抚丁日昌之子被案,应归马新贻查办,请托不行,致有此变。”
一下子把漩涡中的江苏巡抚丁日昌扯了出来,针对丁日昌的攻击开始了。不仅如此,还把丁日昌的儿子也一并牵出。王家璧说的是什么案子呢?
不久前,丁日昌的儿子和亲友在太湖游玩,碰见太湖一兵丁,两人起了争执,正巧兵丁上司来到,惩罚了兵丁。世后,兵丁竟一命呜呼。这个案子交由马新贻审理。总督审巡抚儿子的案子,而且说到底也无什么责任,马新贻自然卖个面子,简单处理。在此过程中,丁日昌表示自己教子无方,并要求严加法办。事情迅速解决,并没有出现太常寺少卿王家璧所说的情况。
朝廷简单查证,便知此说不值一提。
但是这对于丁日昌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原因很简单:作为湘军出身,后投淮军的丁日昌被人盯上了。
“请托不行”这盆脏水便是前站。太常寺少卿王家璧为什么也非湘军出身,为什么要泼这盆脏水呢?丁日昌是铁杆的洋务派,被朝中守旧派记恨已久,今有良机,有枣没枣打三杆子。
案发之时,丁日昌究竟在哪呢?
7月25日,也就是“刺马案”前一天,江苏巡抚丁日昌来到天津,会见了正被“天津教案”折磨的曾国藩。7月26日,“刺马案”发生,而也就在这一天,曾国藩回访丁日昌。
丁日昌的天津之行,究竟与“刺马案”有何联系,丁日昌究竟与曾国藩说了什么,引来外界种种猜测。开始有传闻说:马新贻被杀,终究是因为与巡抚丁日昌关系不和。虽然朝廷确认上次是诬告,但是这个复杂的大锅,丁日昌可是背不起的。
这样的传闻可是吓坏了丁日昌,虽然脱离了湘军,但是也算是和平分手,如果还是顽固派倒也好说,最怕是湘军势力故意利用此事报复自己,做一个代罪羔羊?越想越害怕的丁日昌,想到了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曾国藩。
他上书朝廷,希望让曾国藩来江宁调查此案,又写信给曾国藩,希望他能来江宁审理此案。
3
得到朝廷严加审讯指令的江宁将军魁玉,怎敢耽搁,立刻用刑。这一用刑,张汶祥还真就招认了,立刻供出自己曾经参加过捻军,还把自己的儿女招了出来。至于是什么人指使张汶祥干的,还是毫无所获。
魁玉审理将近一月,竟然毫无所获,这让朝廷大失所望,朝廷下旨:
“惟以兼圻重臣,督署要地,竟有不法凶徒潜入署中,白昼行刺,断非该犯一人挟仇逞凶,已可概见。现在该犯尚无确供,亟须彻底根究。著张之万驰赴江宁,会同魁玉督饬司道各员,将该犯设法熬审,务将其中情节确切研讯,奏明办理,不得稍有含混。”
朝廷的“白昼行刺,断非该犯一人挟仇逞凶,已可概见。”已经确定了,这件事绝不是张汶祥意气用事,而是有准备有组织有预谋,而这个背后的黑手是谁呢?
魁玉查不出来,那么就让漕运总督张之万前来牵头会审。
朝廷的方针是一贯的“设法熬审,务将其中情节确切研讯。”朝廷既然想用此事大做文章,得不出好结果,朝廷自然不会满意。
张之万何许人也?张之万是张之洞得哥哥,河北南皮人,慈禧太后得铁杆支持者,在辛酉政变中就支持了慈禧太后,还得到过醇亲王的推荐。更重要的是,张之万既非湘军,亦非淮军,只是效忠慈禧。
既然魁玉不给力,张之万被朝廷赋予重任,一定要把幕后黑手查出来,得到朝廷想要的答案。朝廷想要什么答案呢?
这时的大清可谓是派系林立,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朝内就有后党与奕訢两党之争,朝中还有以奕訢为首的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在洋务派中又分为满人与湘军。
湘军历尽千辛万苦,解决了太平天国之乱,太平天国所控制的江南地区,基本被湘军把持。虽然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但湘军大员已经遍布各省督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