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杨仪、费祎、姜维商议秘不发丧,令魏延断后,全军撤军。关键这个时候诸葛亮死后军中大权是魏延为老大。魏延听到文臣费祎过来下达调令,而且还是杨仪起草的,于是非常不满,魏延说:丞相死后,自有人继续率军与魏军作战。何必因为一个人的生死而荒废了伐魏的大计呢?当然了,他说得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这个时候,事情就变复杂了。刘禅远在百里之外,况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魏延执意留下,估计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但是蜀军一撤,魏军必然有动静。如果这时蜀军内部自我分裂,则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魏延不等杨仪等人撤军,先率人南返,目的是抢先一步在刘禅面前状告杨仪谋反。魏延还烧毁自己走过的栈道,用来延误杨仪的行程。杨仪也派人日夜兼程向成都进发。刘禅接连接到密报,一个说杨仪造反,一个说魏延造反,到底谁是谁非刘禅自己也搞不清楚。
于是刘禅就问身边的丞相府人员董允和蒋琬,这两个人于是保举了杨仪,怀疑魏延的动机。这时候魏延的举动也有些过分,他先到达成都的周边南谷口附近,他令人守住南谷口,然后出击杨仪的军队。杨仪派何平出战,何平骂魏延道:丞相尸骨未寒,你就做这样的事情。魏延的士兵都知道魏延不得人心,于是都纷纷投降。魏延无奈,领着自己的儿子逃回汉中。杨仪令马岱追击,马岱成功追上魏延并且斩杀了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