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损失是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后果。中国古代以农立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经济由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就会损失惨重。

从1620年冬到1621年春,我国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严冬,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的大范围冰雪天气持续长达40余日。致使汉水及淮河下游与洞庭湖等大江大湖也出现严重封冻,长江以南的大量河流和湖泊出现结冰亚热带和热带果蔬及其他植物出现严重冻害。
这种极端天气的出现,导致南方农业极大受损,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不仅农民最基本的温饱无法保障,朝廷的赋税也无法正常征收,而且还必须安置流民,以防农民起义,但是,明朝末年政治混乱,官场黑暗,地方官员和朝廷处置不当,加上明末的"三饷加派",导致饥民激变,终至演变为农民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