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北伐:气吞万里如虎的北伐为什么会落幕?(6)

2021-08-26 06:13     360kuai

目前有一部分人认为刘裕此举纯属作秀,刘裕希望建立战功然后篡位,或者是养寇自重。对于这个论点,我是一贯保持迟疑的。因为这些人都是站在上帝的视角看问题,他们看到刘裕篡位的事实之后才得出的结论,说服力不足。而且《晋书》明确记载了,刘裕即克长安,裕意更欲西伐。意思是什么?意思就是刘裕攻破长安之后并没有放弃的念头,他还想继续西进。为什么不西进?是因为集僚属议之,多不同。不是刘裕不想西进,而是部下不想。唯一记载刘裕想篡位的是《魏书》,也就是"裕志倾僣晋,若不外立功名,恐人望不许,乃西伐姚泓。"《南史》、《资治通鉴》都记在刘裕意西进,但无奈"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刘裕不得不放弃。

史学界一贯观点就是"孤证不能断案",仅凭《魏书》一条记载就抹杀《南史》、《资治通鉴》、《晋书》的记载,这有失公允。而且大量事实都指向刘裕放弃北伐的原因是因为部下不同意,同时刘穆之暴猝更是击溃了刘裕心理最后一道防线,刘裕不得不放弃北伐。最关键的是刘裕北伐是发生在北伐放弃两年后,这就不存在什么急于篡位的说法了。如果刘裕急于篡位,那应该趁早篡位啊,为啥还要等两年?基于以上看法,我个人驳斥篡位论,不认为刘裕放弃北伐是为了篡位。

2:刘穆之暴毙导致后勤线薄弱

刘穆之是刘裕集团(霸府)的二号人物,刘裕的部署一直都是自己带兵北伐、刘穆之坚守后方。《宋书》记载:"(刘裕)本欲顿驾关中,经略赵、魏。穆之既卒,京邑任虚,乃驰还彭城,····而朝廷大事常决穆之者,并悉北谘。···"大概意思就是刘裕还想西进,但是刘穆之死了,刘裕担心后方不稳定,所以选择班师回彭城,并且大臣们平时报告给刘穆之的事都要请示刘裕。因为这一条记载,很多人认为刘裕放弃北伐的原因是刘穆之暴猝引起刘裕心中的伤感。刘穆之的死影响为什么这么大?原因就在于他的身份和时代背景。《宋书》记载比较笼统,只记载了"京邑任虚",《资治通鉴》的记载就比较切中要害"裕以根本无托"。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