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北伐:气吞万里如虎的北伐为什么会落幕?(8)

2021-08-26 06:13     360kuai

1:天气降温,北方不适合步兵作战

首先刘裕是八月份左右攻克的长安,这个时候已经入秋了。"秋高马肥"这个词语听说过没?秋天的时候,马的战斗力是最高的,而且北方平坦的地势非常有利于骑兵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东晋优秀的战马非常少,根本无法和游牧民族对抗,东晋只能用步兵对抗骑兵。步兵对抗骑兵是非常吃亏的,尤其是在北方。另外北魏、胡夏在刘裕北伐时期并没有大规模折损战斗力,反而南燕、后秦大大消耗了东晋国力,对于东晋来说北魏和胡夏才是强敌。同时天气降温会导致河水结冰,一旦河水结冰,那么依赖水运的东晋后勤补给能力定会遭到降维打击,届时东晋怎么办?以战养战吗?一旦激起关中地区的反抗情绪,那东晋必定要分兵镇压,届时更容易失败。天气、地域等多方面因素都不利于步兵作战,东晋军队的战斗力也会被影响,与其失败还不如放弃北伐,保全胜利果实。

2:南北地域文化导致双方战斗力出现差距

自古以来,南方政权北伐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为什么?因为南方地域文化、环境严重影响士兵的作战能力、作战情绪。战斗力这一点不用多说,北方多尚武,南方好儒学,双方的文化必定会滋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自古就是北方出将、南方出相,不能说是绝对,但大概率就是这样的,地域文化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南地区得到了有效的开发,经济水平要略高于其他地方,北方经过长期的混战,生产基础、社会财富、农业建设都或多或少遭到了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南方的生活就要比北方的好一些,双方的心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南方人会逐渐被优越的生活条件腐蚀,自己也逐渐变得堕落,滋生怠战情绪;但北方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只会促使北方人崇尚武力。自三国开始,你会发现南方人比较倾向于保卫家园,面对敌人入侵时会爆发惊人的战斗力,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皆如此。但是面对北伐,他们就比较消极,孙权带领十万人北伐失败、东晋多次北伐失败,都是非常明显的例子。

总结:我个人不太相信刘裕是为了篡位而放弃北伐,更加倾向于是因为刘穆之的死、地域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因素才班师回朝的。但这一次撤退成了历史的遗憾,刘裕很难再完成统一大业,南北朝割据的局面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昔日气吞万里如虎的北伐军成了历史的明珠,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去感慨刘裕北伐的气势和魄力。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