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压力有多大?一首童谣差点动摇了大汉王朝的根基!(3)

2024-05-16 14:22     搜狐网

从一开始刘长就不具备竞争的可能,汉文帝坐稳了皇位后,他怎么可能会对皇位产生威胁!所以,汉文帝阴杀刘长的动机显得很牵强。

汉文帝

汉文帝解决藩王问题的基调是稳定,不大可能采取极端手段那么,能说汉文帝的皇位就是高枕无忧了呢?也不能这么说,威胁还是存在的,主要是齐王一系。

客观说,汉文帝刘恒确实有点对不起齐王一系。在平定诸吕期间,陈平周勃等人不光暗示刘襄做皇帝,还亲口许诺刘章封赵王、刘兴居封梁王。结果,汉文帝上台,一条都没兑现,还从人家大哥身上割肉补给弟弟们,任谁也难咽下这口气。

“得位不正”、封赏不公,对汉文帝来说,其实背负了很大的政治压力。不是汉文帝背信弃义,而是为了将来,他不能做饮鸩止渴的事,只能不承认大臣们的承诺。齐王系以外的诸侯王们,面对齐王一系的倒霉可以冷眼观望,但是如果一旦伤害到他们的利益,他们肯定会拿齐王系遭遇说事,这就是代价。

没办法,谁让当初刘邦不听劝阻,非要恢复分封制呢!

西汉初年诸侯王很牛,在经济、军事和人事方面都有一定的自主权。刘襄起兵、刘兴居造反、七国之乱就是明证。这种尾大不掉的格局,如果放任自流,其结果就是回到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

贾谊

针对这个危机,朝中的大臣们忧心忡忡,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以贾谊为代表,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以“割地定制”的模式,慢慢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另一派以晁错为代表,他认为诸侯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削藩令。

贾谊是“温和派”,主张通过定礼制和地制,以礼制约束,以地制切割的方式,温水煮青蛙。贾谊的这个办法,后来被主父偃改造成“推恩令”,在汉武帝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

晁错则是“强硬派”,主张直接对藩王动刀,割掉他们的封地。晁错的这个举措,就是酿成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导火索。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