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过去了多年,杨振宁仍记得他与翁帆的初相见。
1995 年的夏天,汕头大学正在筹备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彼时,读大一的翁帆文静乖巧,明媚可人,加之一口流利的英语,老师便安排她去接待杨振宁夫妇。
▲ 翁帆(右一)陪同杨振宁夫妇(左一、左二)在潮州参观
那时的杨振宁已年逾古稀,他带着妻子杜致礼前来汕头大学做调研。
回忆起对翁帆的第一印象,杨振宁记忆犹新:
" 那一年,我和杜致礼去汕头大学考察,当时学校派了一个叫翁帆的小女孩来给我们当向导,我和杜致礼都觉得这个小女孩十分可爱。"
杜致礼更是连连夸赞翁帆的聪明伶俐。
后来,三人愉快地拍了一张合影。因为特别投缘,大会结束后,翁帆和杨振宁夫妇还保持着书信往来。
▲ 杨振宁、杜致礼(右)、翁帆(左)合影
2001 年,杜致礼病重,想要落叶归根。夫妻二人便回到了清华,在北京定居。那时的杨振宁一边照顾夫人,一边在清华上课。
奈何生命有自己的时限,任凭如何不舍,终归还是要松开挽留的手。两年后,杨振宁挥泪送别了陪伴他 53 年的爱人。
那段妻子离开的日子里,他时常一个人,踽踽独行在他们曾经散步经过的林荫小道;也会翻开那本厚厚的旧相簿,几十年的如烟往事,都历历涌上心头。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教授们回忆起那时的杨振宁:" 他总是一个人,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看电视,一个人睡觉 ……"
清朝著名文学家沈复曾在妻子陈芸离世后写下伤悼之句:"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
杜致礼去世后,茕茕孑立的杨振宁," 无人与之立黄昏,无人再问粥可温。"
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虽然他能登上人类科学的峰顶,但耄耋之年的他却在蚀骨的孤独前败下阵来。许多年后,我们也许才会明白,岁月埋下的彩蛋,也许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也许是一封压在箱底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