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一帝一后一妃合葬,下葬过程很曲折(2)

2022-10-13 17:39  360kuai

只是可怜崇祯帝的遗体两天后才被找到,李自成的军队在万岁山上找到了崇祯,然后将崇祯帝与周皇后一起放在一个简陋的尸棺中,然后抬到了东华门,搭建了一个临时性质的灵棚,这基本就是相当于示众了,堂堂天子死后会被如此对待,也是悲惨至极。

当然,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多少明朝的官员是看崇祯,敢哭拜的寥寥无几,只敢拜拜的也不多,睥睨而过的倒是不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崇祯帝自杀之后,已经有很多忠于大明的都自杀了,剩下那些没有自杀的大明臣子很多已经投降了李自成,或者作壁上观。

倒是襄城伯李国桢在李自成面前试图自杀,在被劝说投降的时候,提出投降的条件:不能破坏明帝陵;以天子之礼为崇祯下葬:不能加害崇祯的后代。李自成虽然答应,但崇祯帝的下葬却很是曲折,三月下旬昌平的官员开始准备崇祯下葬事宜,当然不可能修建一座帝王陵墓,而崇祯帝生前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提前修建陵寝。

所以大顺政权决定将崇祯帝和周皇后葬入田贵妃的陵寝,田贵妃死于1642年,死后葬入明帝陵群的妃园陵,其实就是陪葬陵。其规制和规模都不可能大了,而且地面上的部分都没有修建,但即便如此,崇祯帝下葬所用到的钱还是募捐的,且募捐到的钱很少,也就是说崇祯帝下葬的相当寒酸。但到底还是下葬了,一帝一后一妃合葬,也算是亘古未有之事了。

清廷入关之后,为了笼络人心,顺治帝下令将田贵妃的这座陵墓命名为思陵,并决定以帝王礼改葬崇祯帝,但是这次改葬也是困难重重,毕竟只是前朝的帝陵,更多的是面子工程,顺治帝五月份下令改葬,但实际到了冬天还没有开始落实。

在原明朝宦官曹化淳的一次次催促下,顺治帝终于做了最后的指示,十一月开始动工,至于所需要的银子,其中一部分也是采取募捐的形式,最终在银两很有限的情况下,简单完成了崇祯帝的改葬,这个时候,已经是1645年的秋天。之后,思陵还有数次修缮,但其规模早就已经决定了,这是一座很寒碜的帝王陵,在明十三陵中很特别又很不起眼。

大明都亡了,不管是大顺政权还是大清政权,都不可能认真对待崇祯帝的陵墓,只是面子上要过得去而已。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位来自于朝鲜的义士、大明的陪臣崔孝一。关于他在明朝的事迹,这里就不多说了,单只说一说崇祯帝死后的事情。

根据《江汉集》的记载,清廷入关之后,要求剃发易服,而崔孝一辗转来到京城,并没有去向清廷朝贺,也不肯剃发,而是到了崇祯帝陵前,之后再也不肯离开,绝食十天之后死在了思陵前,后来吴三桂为其收尸下葬。没想到崔孝一能和范景文等人一样,在崇祯帝死后选择自杀,这和那些投降清廷的人,倒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