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小政权,大明王朝的回光返照(3)

2023-11-17 15:23     360kuai

当时史可法兵多将广,说话很有份量。可马士英等人棋高一着,发兵护送朱由崧驾临史可法驻军的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史可法傻了眼,只好带着逃难到此的官员们接驾。

以上这些纠纷,为弘光朝埋下了隐患。

也不知文武大臣们怎么想的,前有起义军,后有满清,弘光的处境很不妙,他们却还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马士英自恃有拥立之功,想当首辅,把史可法视为劲敌,费尽心思将其逼出南京,外出镇守淮安、扬州两地,节制江北四镇。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人不服史可法,相互之间也内斗不止。

武将们如此,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也不消停,他们倒是基本一致对外,专找武将麻烦。皇帝朱由崧不是他们选的,这就代表拥立朱由崧的武将和他们立场不同,双方是有利益纠葛的政敌。

弘光元年发生的“三大疑案”,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实际上就是党争内斗的一种体现,并不是纯粹的案件。

站在后世局外人的角度,会发现弘光朝并不是没有生机。当时有三方势力,弘光、起义军、清军,三者中弘光具有先天优势,最得臣民的认可,无论是联合满清镇压起义军,还是联合起义军抗击清军,都是不错的出路。

先解决一方,在过程中壮大自己,再解决另一方,就不至于腹背受敌,大事可期。

当然了,咱们的希望是弘光朝联合起义军驱逐满清。但事实上,史可法及大部分臣子的策略是“联虏平寇”, 虏是满清,寇是起义军。这并不是因为对满清有好感,反而是种轻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