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契丹国兄弟不和的消息传到了后唐,后唐皇帝李嗣源对这件事情抱有极大的兴趣。出于搅和契丹的政治目的,他派人持书密诏耶律倍,请他来后唐避难。此时的耶律倍在老妈和二弟的疯狂打压下生活的苦不堪言,还好他又学会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走为上计。
公元930年,耶律倍带着自己的妻妾和珍藏的图书从契丹渡海前往后唐。在即将上船时,耶律倍回望故土,触景生情,在海边立下了一块木牌,刻下了大名并不鼎鼎的《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我们可以从这首文采飞扬,气势磅礴的诗中看出,文武双全的东丹王耶律倍用了“比喻”这一高超的写作手法,将自己和二弟比作大山和小山,寥寥数语就概括了自己并非叛国投敌而是饱守迫害不得已逃亡外国的人生。
如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考的是耶律倍的这首《海上诗》,我相信所有的考生都能拿满分,只可惜阅卷老师永远不懂得这一点——不拐弯抹角的诗才是真正的好诗。
耶律倍在后唐得到了盛情招待,还有了一个真正的汉族名字——李赞华。虽然后唐对耶律倍不错,但他还是思念自己的家乡。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蔚蓝的天空经常出现在他的梦中。他渴望再次骑上契丹的高头大马,在广阔的原野上纵情奔腾。
思乡的情绪就像草原上的火苗,一旦燃起就会越烧越旺。骨子里燃烧的契丹血液注定让他成不了汉人,在后唐的关键时刻,耶律倍背叛了曾经拯救过他的李嗣源。933年,李嗣源病死,他的儿子李从厚即位还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杀死。后唐时局动荡,耶律倍认为这是契丹攻打中原的大好时机,他写信给耶律德光,希望他出兵攻打后唐。耶律德光果真出了兵,只不过他不是应耶律倍的邀请,而是准备领军去援助石敬瑭。
公元936年,李从珂见大势已去,决心自焚。临死前李从珂突然下召,命令耶律倍和他一起自焚。耶律倍坚决不答应如此愚蠢的要求,你陪我死可以,我陪你死坚决不行。可惜现在的耶律倍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他被李从珂派来的手下杀了。十年前的人皇王耶律倍做梦也不会想到,十年后的他会落得一个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在一系列复杂的政治角逐中胜出,登上了皇位。耶律阮追谥他的父亲为“让国皇帝”。1051年,辽兴宗增其谥号为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看见自己的子孙后代把大辽治理得蒸蒸日上,耶律倍在九泉之下终于可以瞑目了。
作者:乔西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