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的风水无可挑剔,那么,明朝为什么不到三百年就亡国了?(2)

2022-11-17 16:19     360kuai

那么,明十三陵的风水到底如何呢?它是不是真的就导致了明朝的运势衰微呢?今天,我们将从“风水”的角度来为大家讲解下这一传言。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境内的天寿山里,它埋葬着明朝的大部分皇帝,一共有十三座皇帝墓、七座嫔妃墓和一座太监墓,规模十分宏大。明永乐七年,明成祖朱棣开始为自己寻找一块墓地。为了寻得一块逞心如意的墓地,明成祖找来一位江西道士廖均卿。于是,这位道士开始四处为其寻找宝地。

这里,我们有必要再介绍一下廖均卿此人。

廖均卿的先祖廖三传是唐朝著名风水大师杨筠松的传人,杨筠松,俗名杨救贫,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

根据《兴国衣锦三僚廖氏族谱》的记载,道士廖均卿是以风水理论中的“阴宅风水术”为指导,为帝陵进行卜选的。所谓的卜选,就是指墓地四面环山,左右及前方有水环绕,且山水不断变化。如此一来,就可以保证陵墓后的山脉、棺椁放置的地方、河流的走向等景物相得益彰,从而,达到吉祥如意的目的。

不久之后,这位道士在昌平境内找到了一块适宜的墓地。

当时,这块墓地的所在地叫“黄土山”,这座山的东侧、西侧和北侧分别围绕着许多山脉,延绵不断,而其南侧则向外敞开,远远看去,气势十分磅礴。

此外,山上的泉水会流到陵墓前的河道中,然后,再向东南方向流去,正好可以阻挡陵墓内“生气”的流动。进入陵墓后,可以看到神道两旁分布着两座小山丘,左边的名为“龙山”,右边的名为“虎山”,与中国古代所推崇的“左青龙,右白虎”的方位格局十分相似。

如果,要从风水学的角度上来解释这个地方,可以这样形容:

“陵墓南侧大开,遥见北京平原,北侧高山屹立,东西两侧各有‘护砂’。山势蜿蜒,‘龙脉’盛行。陵墓内部旷阔平坦,草木茂盛,富有生机与气息。因此,这块地是上好的帝陵。如将皇陵定于此处,则‘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