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朝太监,权势如日中天,也有自己的创新意识(3)

2022-12-03 08:39     360kuai

常例,就是必须遵循的规矩。每年进京述职、办事的官员不计其数,这些人以往进京都像串门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但刘瑾对此十分不满意。“这京城是什么人都能来的吗?这里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想进来你得交点儿门票钱。”常例自此诞生,凡是每个进京的官员,不管你是一省的巡抚,还是一县的太爷,都得出点血孝敬你刘爷爷。至于谁敢“铁公鸡不拔毛”,后果你是知道的。开始常例的数目还很少,只有几百两,可是后来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有钱没处花,为了溜须刘瑾,把价钱抬高到了上千两,于是,攀比之风瞬间形成。你看他给了一千两,自己如果给五百两,那刘公公肯定不愿意,他老人家一不愿意你的乌纱帽丢了是小,脑袋搬家是大啊。

就是在这种心理作祟下,常例的数目逐年增多,刘瑾的腰包是越来越鼓,这后来也成就了他“世界富豪”的美誉。当然喽,收人钱财你得替人消灾。刘公公这点儿道德水准还是有的,万一你拿人家的还不办事,传出去以后谁还给你“上贡”。为了财富的可持续性,刘公公必须帮助那些给自己好处的人。他手上有权,那就给他们一些官职吧。上至巡抚、阁臣,下至县令、知府,根据孝敬的数目给予不同的官职。渐渐地这种常例就变成了卖官鬻爵。凡是通过这种手段升官的人,无一例外地又把帐算在了百姓身上,民脂民膏搜刮成风,造成底下民怨越来越大。但刘公公全然不干,“反正自己现在有钱了,你别看着我眼红。”刘瑾的觉悟可谓超凡脱俗。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