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人太随意,因为一个字、一句话,掉脑袋的人比比皆是

2022-12-26 07:39     360kuai

中国有“避讳”一说,其最初的本意应是尊重老者、长者和贤者。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成了忌讳提及长者或尊者的“名字”。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在写其母亲贾敏的名字时,故意“缺笔”,这算是一种避讳的做法。

历史上出现过一位皇帝,他为了体恤百姓,下令不用避讳自己名字中的“病”和“已”字,故将自己的名字刘病已改为了刘询。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皇帝,因为同音字“疑神疑鬼”,诛杀了不少人,他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都知道,朱元璋的出身非常特别,属于真正的草根阶级。所以,在成为天子之后,朱元璋格外注重细节,尤其忌讳他人用文字来影射自己的过去。早年,朱元璋投靠郭子兴的起义军,这在官方的称呼中就是“贼寇”。所以,他对“贼”这个字的音特别敏感。

明初,朝廷每遇重大的节日、庆典,内外臣工必须写表笺祝贺,一般由文吏、学者起草。但是,由于“则”和“贼”音近,再用家乡话一读,几乎就是同音。所以,因“则”字丧命的人不在少数。

浙江府学的一名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作《谢增俸表》,其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

福州学府的训导林伯璟,为按察使撰《贺冬表》,上有四字“仪则天下”,斩。

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表》,以“圣德作则”,斩。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

……

这些人均为他人代笔,本想好好的展示一下自己的“文采”,谁曾想,竟惹了圣怒,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