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无子继承皇位,为何他不多收几个养子,为大宋挑选一个优秀的皇帝呢?

2022-10-04 15:59  360kuai

宋仁宗

为什么宋仁宗不多收几个养子,以便更好地做出选择呢?我认为宋仁宗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1.宋仁宗心中不希望收那么多养子,而是希望自己能生儿子,宋仁宗直到嘉祐三年(1058年)都没有放弃生儿子的希望。只是那年后宫董淑妃有身孕,生下的是衮国公主。那时宋仁宗已48岁,才断绝生儿子的希望,且宋仁宗已有病在身,此时如再收养子,在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2.多收养子容易导致出现皇储之争。宋仁宗只有赵曙一个养子,赵曙就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如有多个养子,则各养子之间肯定会竞争皇储,朝中大臣也会站队结党,甚至会重现历史上那些因皇储之争而流血的场面,这不是宋仁宗希望看到的。

范仲淹和韩琦

3.赵曙作为宋仁宗养子和皇位继承人的身份已经得到朝中很多大臣的承认,很多历史史料均可以说明这点。例如《宋史》记载韩琦、欧阳修等进谏立太子时,得知宋仁宗选择的是赵曙,则“琦等遂力赞之,议乃定”。赵曙继位之后,曾对文彦博谈起当年文彦博曾支持他当太子之事,曾说“朕之立,卿之力也。”

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宋仁宗曾大病,昏迷不醒。当时任宰相的文彦博、富弼、刘沆三人住在大庆殿,文彦博、富弼曾与曹皇后秘密协商写下遗诏,一旦宋仁宗驾崩,则扶持赵曙为帝。宋仁宗病有好转后,对此事肯定是知情的,毕竟连诏书都已经拟好,不可能瞒过宋仁宗。这让宋仁宗明白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坐镇后宫的曹皇后,都认为赵曙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宋仁宗对此事只字不提,也表明宋仁宗认为文彦博、富弼、刘沆与曹皇后的做法并无不妥之处,显然宋仁宗也认为他无子,驾崩之后理应由赵曙继位。文彦博和富弼的做法也让宋仁宗明白,就算他不立太子,他驾崩之后,朝中群臣照样能扶持赵曙为帝。那么,对于宋仁宗来讲,立不立太子并不是一件迫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