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问汉献帝为何还不立太子,都忙着掺和曹操儿子争嗣,杨修把命都玩丢了

2022-09-30 15:59     360kuai

在东汉末年分三国的漫长过程中,末代皇帝汉献帝拜曹操的漫长奋斗史所赐,枯坐皇位长达31年之久。曹操的奋斗,穷尽半生才统一北方,征战到死也仅得三分天下之其一。与只用7年时间就一统天下的刘邦、李渊相比,曹操这个挟天子令诸侯、平天下的进程实在太慢,慢到大事未成时就必须考虑选择继承人的问题。

所谓大事自然就是“篡汉大业”,名义上身为堂堂大汉王朝丞相的曹操,很难拉下老脸去做区区三分之国的割据皇帝,他为了最后的颜面放弃生前篡汉的打算,把这大事留给不太需要顾忌颜面的儿辈去完成。

那么选择哪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呢?最迟在建安十三年之前,身为大汉丞相的曹操就已经开始考虑从儿子中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三国志》记载“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曹冲),有欲传后意”,意思就是曹操最初的想法是立曹冲为继承人。

当时汉献帝已经做了近二十年皇帝,后妃们也已为他生了好几个皇子,按理说早该有大臣按耐不住劝立太子了。但末代的皇帝只是木偶傀儡,总揽军政大权、建立霸府统治的丞相曹操才是真正的老板。在汉献帝的整个建安时期,曹老板都在毫无顾忌地不断夯实“以魏代汉”的政治格局,选立继承人的立嗣事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杨修之死”便是完成这一环节的重要标志。

寄予厚望的儿子曹冲在建安十三年病逝时,曹操已是时年54岁的中老年男士,虽然他当时基本搞定了黄河流域地区,但南方的孙、刘两大势力抱团抗衡,各个击破无从下手,一网打尽却破网而回。虽然他嘴上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也不得不正视一统天下尚须时日的现实,必须要做长远打算了。

曹植、曹丕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到他的继承人候选行列。两人中曹丕是兄、曹植是弟,虽然曹操在立嗣中主要以才能作为衡量标准而并不偏重嫡庶、长幼等因素,但是作为长兄的曹丕如果拥有优异出众的性情和才能,曹操也未必愿意拉上曹植坐视两个儿子之间发生派系斗争。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篡汉大业需要有能力的继承人来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更需要有才能的继承人来完成。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