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是这么大规模的转换,加速了当时市场上货币流通量的减少。最后百姓在将实物换成货币的过程中还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有些官员还会特意勒索这些百姓,使其本来可以满足温饱的生产变得入不敷出了,而这些多余的货币在那些贪官手中囤积,以至于市场上的流通货币量越来越少,最终造成了"钱荒"局面的出现。
两税法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收税方式,但就当时唐朝的铸币量而言,是远远达不到市场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货币供不应求。
并且当时唐朝的统治者吸取前朝货币泛滥的教训,提倡减少铜钱的生产,加剧了货币供不应求的现象,"钱荒"局面就此出现。
唐朝中期两税法的实施,将更多的货币集中在一小部分人的手中,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开始大大减少,造成货币供不应求。
所以我认为中期两税法的实施,使得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造成了"钱荒"局面的出现。
4、 藏币之风盛行,使得进入流通市场的货币减少
唐朝后期,兴起了一股藏币之风,这样就使得能够进入市场流通的货币再一次减少,所以我认为藏币之风盛行,使得货币更加供不应求,加剧"钱荒"的发展。
唐朝后期的时候,有一批古玩家十分喜爱这些货币,以至于将这些还可以流通的货币进行收藏,不再进入使用的流通中,这就造成了本来就稀少的货币流通量。
再一次大规模的减少了,如此就加剧了货币供不应求,使得"钱荒"局面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藏币之风在中后期盛行。
将在市场流通的货币从流通过程变为据为己有,减少货币的流通量,所以我认为藏币之风盛行,加剧了"钱荒"局面的发展。
5、 结语
辉煌的大唐王朝,经济发展极其迅速,而超速发展的经济给全国上下都营造一种奢侈之风,对奢侈品的追求,使得很多金银是作为艺术品存在。
而不是作为流通货币存在于市场。总起安史之乱发生后,使得唐王朝开始慢慢衰落,急需回到原来巅峰状态的唐朝经济就算是在纳税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也提高纳税总额。
更是加剧了货币的紧缺。等到中期两税法实施以后,将征收的实物变成货币,直接就造成了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供不应求。
出现了"钱荒"局面,出现"钱荒"以后,唐朝有一批艺术家还在将这些本就稀少的货币作为收藏品给收藏起来。
使得"钱荒"局面一发不可收拾,这也是为什么万国来朝的巍巍大唐出现"钱荒"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全唐书》
《唐代财政史稿》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