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出现的类似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并没改变发达地区生产关系(3)

2023-01-03 07:39  360kuai

这时期的部分雇主开始了类似于产业资本的积累。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这时的一些官营与民营铁冶作坊已达到了手工工场的规模,这些炉主以铁冶致富,"藏镪巨万",资本雄厚。他们购置冶铁设备和雇佣工人的投资,只有在卖出铁制产品后才能收回并赚到利润,这是商品生产,且已拥有区间市场。"炉主"们雇工经营的目的,显然是"以生产商品的目的来剥削劳动者。"

商人群体迅速崛起,"谋利"也观念盛行一时。越来越多的官僚、地主、士人、农民投入经商活动,沿海农民甚至集资投入海外贸易。随着商人队伍的扩大、商业资本的雄厚,商人阶层的实际地位有所提高,商人的社会影响亦在扩大。与此同时,体现商人意识的谋利观念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力也日益增强。

以叶适、陈亮为代表的浙东功利主义学派的崛起,表明传统儒家义利对立论的一统天下裂开了缝隙。

但是,无论是商业的繁荣,还是广义上商人队伍的崛起,都没有使中国形成西欧式的"重商主义",从而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农抑商的农业经济模式。

宋朝的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趋势是"同官僚、地主逐步结合,向封建势力转化,形成为官、商、地主的三位一体,在宋代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形成为一个重要的势力" 。官僚、地主进入商人队伍只是增加了一个副身份,而商人向官僚、地主的靠拢则是要彻底改变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