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在少数,而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其中更是赫赫有名。曾经辉煌不可一世的大唐帝国,在黄巢起义的影响下,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后梁取而代之。而且,后梁的开国之君,正是黄巢的老部下朱温。应该说,这绝不是一种巧合。
黄巢的出身,严格些讲算不上真正的农民。他家世代是盐商家庭。少年黄巢便善于骑射,也有一定的学识。并且,他还是一个神童。因为,在黄巢五岁时,便曾经作诗“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其父听到其中“赫黄衣”三字,吓得面色皆白,对他连连呵斥。要知道,“赫黄衣”与龙袍的颜色恰恰想吻合。这句话如果被有心人听了,会被当作谋逆诗句的。但罚其新作的诗作中,依然有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些句子里,童稚之心荡然无存,充盈着豪气与壮怀。这应该是一种暗示与先兆。
唐朝后期,关东发生了严重的大旱。官吏们不去赈灾救民,反而强迫百姓继续缴纳赋税,服差役。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于是,有许多百姓就聚集在黄巢周围,他们齐心协力,与前来征讨赋税的官吏进行过武装冲突。
到公元873年,黄巢带着几千人起兵了。他一路过关斩将,来势凶猛。朝廷与东都洛阳的权贵们都惊慌失措,于是他们开始想办法。朝廷招安了当时的另一个义军领袖王仙芝,导致两只义军之间反目,分道扬镳。后来,王仙芝被打败,他的部队被黄巢全盘接收。至此,黄巢的军队兵强马壮,人数到达十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