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宦官制度的发展看明朝权力结构的变迁

2022-09-28 10:59     360kuai

中国的宦官制度,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周礼》中就有记载:“寺人掌王宫之内人及女宫之戒命”,这里的“寺人”就是指宦官,宦官的称谓也十分众多,除了寺人、还有阉人、阉官、宦者、中官、中渭、内官、内侍、太监、内监、内挡等等,自秦汉建立大一统封建帝国后,宦官逐步成为中国上层社会政治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王朝的兴衰交替起到了巨大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明代是中国宦官为祸最厉害的朝代之一,《二十四史.劄记》就评价道“ 东汉及唐明三代, 宦官之祸最烈”。但不同于东汉唐朝两代,明朝的宦官祸乱呈现出新的特点。

>朱元璋起于草莽,虽然读书不多,但对权力的掌控却前无古人,如果说宋朝是集一切军政大权于中央政府,以减少武人篡位的危险,明朝就是集一切军政大权于皇帝一人,胡惟庸案以后,朱元璋废掉了沿袭千年的丞相制度,抬高六部,集君权相权与一身,真正做到了“朕即国家”。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吸取前朝教训,严禁后宫及宦官干政,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与宫中树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预者斩”的铁牌子,以法律的形式将宦官隔绝在权力核心以外。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即便是废除了丞相,隔绝了宦官,依然可以凭借强烈的个人主义欲望,超强的工作能力,支撑着庞大的帝国前行。但这种扁平型的管理方式却带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一旦脱离强有力的领导者,其执行力就大打折扣。

建文帝继位后,延续了朱元璋对待宦官的做法,《明史·宦官列传》记载:“?建文帝嗣位, 御内臣益严, 诏出外稍不法, 许有司械闻。”但建文帝缺乏朱元璋的威望与霸道,又没有驾驭内臣的政治手腕,其墨守成规的做法遭到了宦官阶层的强烈抵制,“靖难”中,宦官与燕王朱棣暗通曲款,将朝廷决策源源不断输送给叛军,对朱棣继位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因此,永乐年间,宦官地位大大提升,郑和、侯显、马骐等宦官开始崭露头角,在此以后,朱棣设立东厂,由亲信太监主持,这可以看做是朱棣对宦官帮助其登位的一种报答,也可以看做是上层权力中枢的一种调整。“ 明世宦官出使、 专征、监军、 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 皆由永乐间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