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也救不了明王朝,不是武器不行,而是“根”已经烂了(2)

2022-09-23 15:19     360kuai

当时火器的制作并非现代的机械化生产,而是全凭匠人的手工操作,而火器最后的精良与否,甚至与其心情都有莫大的关系。枪管的转动,内壁的厚薄等都不能保证一致,这就导致相当部分的火枪在仅仅装入正常分量的火药后便会发生炸膛现象。随着明朝的没落,军队在无法获得过多财政以保养火器后,炸膛更加严重,以至于难以再作为主要战争手段来使用。

2、威力小,无法形成有效杀伤力

在《明实录》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上追及虏于回曲津,命安远伯柳升以神机锐当先,锐声震数十里,每矢洞贯二人复中伴马皆立毙,虏怖慑策马走。”

从这段文字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军队在使用火器时,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开枪时的巨大声音作为主要进攻手段。古代两军交战之时,军队的士气尤为重要,声音便是提升士气的有效办法,这种声音还能对敌人的马匹产生一定影响,从而进一步削弱敌方的战斗力。

同时,明朝的主要作战对象为蒙古、女真等极为擅长骑兵的少数民族为主,他们进攻速度极快,且多穿有盔甲,这就使火器很难真正对敌人产生致命的杀伤力。尤其是有些士兵在战场那种身心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准确率也会下降很多,更使火器难以派上实际用场。郑成功当初在派兵包围台湾后,虽然也曾用火枪大炮等日夜强攻,但却几乎无法撼动城墙,最后还是采用了断水断粮的方法,才迫使荷兰人投降,明朝时期火器的威力之低,由此也可见一斑。

鸟铳队与骑兵

火器的发明与使用表现出一波三折的状态

火药在中国的历史极为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有着“硝石出陇道”的说法。而随着人们在炼丹时对硫磺、炭等化学物质的认知增加,火药的发明配方也开始被熟知,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宋朝,火药最初并非被运用在军事领域,而是在马戏的、杂技等演出场合作为道具使用。虽然后来也发明了如“霹雳炮”、“震天雷”等大杀伤力的火器,但宋朝在军事上却仍然处于长久的下风,并未有所起色,这足以说明火器并非主要作战手段。即便是后面的元朝,战斗也主要依靠的是骑兵冲锋的肉搏,火器出现的频率并不高。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虽然火药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早,但在应用上却并不尽如人意。而也正是因为对火药的不够重视,使火器制作缺少相关人才和技术上的改进,才导致了即便是到了明朝,火器制造也还是呈现出较为低下的水准。虽然其中也有“飞空砂筒”、“群豹横奔箭”等新品种火箭的出现,但也只是形式上的改进,对原理这一已经老化的内核并未作出深层次的研究。

火器也救不了明王朝,不是武器不行,而是“根”已经烂了

1、封建集权的体制化使资源过度集中于皇帝

自从秦始皇设郡县、立百官之后,中国的历代王朝几乎都是以皇帝为整个国家的核心,百姓大臣的生杀予夺、政府运转的方方面面,都在其牢牢地掌控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来决定全国资源的具体使用,如宋徽宗便热爱书法,当时北宋社会也充满文学气息,但在政事上却“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最后导致身死国灭。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