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爱琴海文明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中华文明一脉相传,有5000多年的历史,从未中断,中国历史一直以来都是从黄帝开始书写的,中国人直到西汉时期,还知道两三千年前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代的历史,并且自黄帝以来的历史都有完整的世系,在这埃及、两河流域、欧洲和印度是无法想象的,在现代考古学兴起以前,欧洲人知道的最早的欧洲史是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的,而印度人知道的最早的印度史是从吠陀时代开始的,之前的历史都湮没无闻了。
中国夏朝以及夏朝之前的历史在传世文献中有完整的记述,但是没有发现那个时代的文字用来佐证,而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苏美尔文明,没有传世文献记载,但却有在考古中所发现的实物资料作为佐证,这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区别之处。
那么,迄今为止,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夏代的文字呢?这可能与书写材料有关,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写在纸草上的,纸草是一种被称为纸莎草的植物制作而成的,埃及的气候相对来说比较干燥,纸草在埃及能够保存上千年之久而不腐烂,而同样用纸草作为书写材料的欧洲国家,现在却很难发现用纸草书写的历史文献了,因为纸草不易在潮湿的环境中保存,拜占庭帝国在公元12世纪的时候,依然使用纸草作为书写材料,但是现在没有发现一份来自于拜占庭帝国的纸草文献。
?古埃及的纸草
楔形文字是用泥板书写的,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泥板上书写,然后把泥板晒干,泥板是最容易保存的,古印度文明的文字是刻在印章上的,印章同样容易保存。
中国夏代的文字可能是写在竹片和木片上的,在中国古代,竹制的简书称之为竹简,木制的简书称之为木牍,《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典”字与“册”字的象形意义都是把竹片编织在一起,说明在殷商时期,也有用简牍写成的文献,商人不可能只把文字书写在甲骨上,有可能还写在了竹片和木片上,因为简牍不易保存,所以,我们现在只能看见甲骨文。
《左传》、《国语》等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中,还提到了春秋时期的人也使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的记载,说明,孔子读的书,一般都是用简牍书写的,而现在,考古发现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简牍是战国时期的作品,连商、周、春秋时期的简牍都已经看不到了,更何况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以及夏代的简牍呢?
夏代的文字没有被发现,或者是因为书写材料不易保存,亦或是埋在地下的某个地方未被发现。
既然《史记·殷本纪》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也是真实的,既然商代的历史是信史,那么夏代的历史也是信史,既然夏代的历史是信史,那么黄帝、炎帝时代的历史也是信史,因为《史记》不可能记载商代的历史是根据史实来记载的,而记载商代以前的历史则是凭借杜撰或者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