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有多可怕?朝廷大臣看到了腿都打颤(3)

2021-05-05 15:25  巴巴说历史

明朝时,“太监”可不是随便一个阉人就可以叫的称呼,而是只有身份显赫的宦官才可以被称为“太监”,统领东西厂的高级宦官被称为“掌印太监”,没错儿,令满朝文武,甚至锦衣卫闻风丧胆的东西厂的掌权者都是太监。

厂卫虽然不是国家正式司法机关,但它却可代皇帝行使司法权力,大到人命、盗窃重案,小到一般诉讼,一旦厂卫涉入判决,就连三法司都无权改变。

但这并不是厂卫的可怕之处,厂卫的真正的用处是侦查各种情报,充当皇帝的打手,打击文官集团。厂卫的情报系统遍及各处,堪比“班主任黑进学生朋友圈,大老板迁入员工吐槽群”,抓到把柄,甚至可以不用上报皇帝,直接将朝廷官员带走。没有把柄可以制造把柄,构陷官员时严刑拷打,威逼恐吓,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西厂,设立五个月内就制造多起大案,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朱元璋到死都没想到,宫门铁牌上刻的“内臣不得干政,预者斩”,全被子孙后代当成耳旁风,太监不仅手握东西厂的统治权,还还以识字,并且渐渐有了“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探臣民隐私诸大权”,所以在明朝当官,得罪谁都不要得罪太监!

厂卫系统的优缺点

厂卫系统是整个明王朝监察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手段残酷,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成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明末党争本来就是场狗咬狗,厂卫系统口碑虽差,但也尤其优点。